本报讯(记者岳科坚通讯员康钦媛杨帆)“村民姓名、年龄、住址、电话号码……这些信息都被登在我们村公告栏《独生子女领款花名册》《改厕补贴花名册》名单上,个人信息都很详细,我觉得这样会给我们村民带来困扰,造成个人信息泄露。”2023年12月,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检察院“益心为公”志愿者检察云平台收到这条线索后,为查明这种情况是个例还是普遍存在,检察人员立即前往新城区各村及社区进行调查核实。
经实地走访发现,新城区多个村子的村务公开栏上存在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不规范情形,比如公示表未对公示人电话号码、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敏感信息“去标识化”处理,村委会及社区在村务公开时未处理好信息公开及隐私保护之间的关系,存在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隐患,侵犯了公民个人隐私,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为及时消除村民个人信息安全隐患,新城区检察院及时固定证据,依法向相关职责单位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履职。收到检察建议后,被建议单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对相关公示表进行“去标识化”“匿名化”处理,对辖区内的14个行政村、社区开展了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专项排查整治行动,针对“三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召开专题会议,要求街道各村(居)认真负责,严格落实三审制度,提高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筑牢信息安全屏障。
“整改得很到位,公告栏里的个人敏感信息都隐去了。没想到我提供的线索得到了重视,而且这么快问题就被解决了。”一名参加实地“回头看”评估的“益心为公”志愿者对整改工作表示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