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作为首府呼和浩特市的发祥地,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有着430多年的历史沉积。随着时间流逝,有些文物可能正面临着因灾受损、人为破坏、古迹坍塌等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保护,就会默默消亡。为了这些“不会说话”的文物能得到有效保护,8月16日,一座被遗忘的“孤庙”———“东岳天齐庙”文物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开庭审理。
寻觅:被遗忘的“孤庙”
2020年上半年,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检察院对玉泉区文物保护情况进行了一次彻底排查,在本辖区内逐一筛查国家、自治区、市县几级保护名录所载的文物,实地了解其保护现状。当排查到文物保护单位“东岳天齐庙”时,检察官们发现了问题。
根据资料记载,“东岳天齐庙”俗称“孤魂庙”,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占地面积702平方米,位于玉泉区养鱼池二道巷内,是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因庙里供奉着《封神演义》中的黄飞虎即东岳大帝而得名“东岳天齐庙”,是一处古老的道教建筑,同时因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孤魂滩事件”,也是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因“东岳天齐庙”年久失修,地处棚户区中,周围环境复杂,连“高德”“百度”这些智能导航系统都无法对“东岳天齐庙”进行定位,而很多本地居民对“孤魂庙”也是一问三不知。为了找到“孤魂庙”,检察官们多次到养鱼池周边寻找和探问,在几名老人的指点下,终于找到了被人遗忘的“孤魂庙”。
然而,出现眼前的“孤魂庙”让检察官们有些痛心,因长久的遗忘和保护不力,“孤魂庙”被包围在一所居民院落里,建筑整体保存较差,仅存大殿,但屋面保存较好,脊兽较齐全,瓦当也完好。因很多外来租户居住在院内,到处堆满了杂物,文物保护标志被搭起的菜地、鸡窝遮挡,没有明确保护范围和控制地带,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守护:公益检察官在行动
实地调查后检察官们认为,“东岳天齐庙”处于杂乱的环境之中,且安全隐患突出,针对其开展公益诉讼工作刻不容缓。2020年6月,玉泉区检察院向玉泉区文体旅游广电局发出了诉前检察建议,督促该局依法履行文物保护职责,完善对东岳天齐庙的保护措施,并依法公告实施。
检察建议整改期满后,被建议单位回复“会积极采纳检察建议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直到10月,检察官们对检察建议整改情况“回头看”,发现“东岳天齐庙”依然是检察建议发出前的样子,经与被建议单位核实,其整改一直处于向上级部门打报告而无实质性进展。
为防止文物损害继续扩大,经对案件的分析研判,玉泉区检察院对玉泉区文体旅游广电局提起了行政公益诉讼。
待续:“东岳天齐庙”保护后记
庭审中,文物保护监管部门希望借力检察公益诉讼职能共同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同时也接受检察机关对其在怠于履行“东岳天齐庙”监管职责后续整改的监督。玉泉区文体旅游广电局负责人表示:正是因为检察公益诉讼的介入,截至目前,“东岳天齐庙”修缮工程的招投标已经完成,资金也正在落实中,不久重新修缮的“东岳天齐庙”会重新走入人们的视野。该案将择期宣判。
“孤魂庙”的保护工作才刚刚开始,文物保护检察公益诉讼的脚步不会停歇。
(其其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