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7月,毕业于内蒙古司法学校的阿拉木斯,怀揣着一个热血青年的警察梦,走进阿拉善盟阿左旗巴彦浩特镇公安分局,开始从事治安巡逻工作。一个月过后,他被分到刑警队,第一次参与办理的案件就是协助调查取证,由于受害人听不懂汉语,阿拉木斯便充当了翻译和侦查员的双重身份。让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去劝说比他小不了几岁的小姑娘,来陈述被侵害的经过,阿拉木斯开始是羞怯的,但是,他凭借着良好的职业素养,很快镇定下来,他运用熟练的蒙语,对受害人进行心理疏导,终于让一名惊魂落魄的小姑娘陈述了犯罪嫌疑人的所有罪恶,刑警队及时收集到最完整的证据。
作为真正的刑警,一生中要参与破获很多大案、要案,才能将理论的知识融汇贯通。让阿拉木斯成长起来的案件———由他主侦破获的“11·9”重大系列抢劫案就是其中之一。2005年11月9日,辖区居民周某在回家途中遭遇歹徒使用钝器打击致死。无独有偶,与于此作案手段相似的共有16起案件,发生在3个地区,造成1死13伤。一时间,七万多人的小镇震动了,抢劫杀人的歹徒被民间描述成“恶魔”。作为专案组的一员,阿拉木斯的压力非常大,地毯式摸排、甄别嫌疑线索、秘密蹲坑守候。整个冬天,风里来雪里去,除了精力和体力的消耗,就是内心对破不了案的焦灼和煎熬。直到2006年3月3日深夜至次日凌晨,巴彦浩特镇再次发生了3起抢劫案。通过分析作案的特点和受害人的陈述,专案组判断有可能是“恶魔”又回来了。根据之前对犯罪嫌疑人信息的准确掌握,专案组开展了“收网”行动,追捕工作秘密展开,随着“恶魔”周某的落网,本案终于划上了句号。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阿拉木斯已不记得侦破过具体的案件数,只记得主侦参与侦破的案件有几千起,涉案金额达到几百万。然而,破了多少重大案件,多少没破,未破的案件哪些有嫌疑人,哪些没有嫌疑人,就像本“账”被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里,始终拿不走、放不下。阿拉木斯说,每年他都会对未侦破案件盘点一下,也是对自己参与侦破案件的一个交待,“人不能不认旧账”。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这是阿拉木斯对他第二本“帐”的诠释。刑侦大队经费相对独立,主要用于办公、办案和公务车辆运行开支等。近几年,犯罪嫌疑人利用电信、网络等高科技手段犯罪的案件层出不穷,作案成功率高得惊人。由于此类案件多为跨国跨省跨地区发生,侦查人员外出办案率只增不减,仅2017年的民警差旅费就多达40多万元。
2016年,为破获一起数额达37万元的电信诈骗案,十多名侦查员经过了4个多月的努力,共赴5个省十余个县市,捣毁嫌疑人窝点1个,抓获4名嫌疑人,并成功将37万元追回返还。
在这个过程中,外出侦查人员成为了阿拉木斯最关心的对象,阿拉木斯说,一线侦查人员最为辛苦,好几个月回不了家,差旅费必须首先保障,其他开支可以推后解决。按照规定,出差办案都有相关标准,但为了提高破案率,一般都会选择购买打折机票或乘坐免费航班,这不仅是在与时间“赛跑”,高效办案,也是节约经费的好办法。
说到经费,阿拉木斯还有本“帐”在他心中盘算。随着违法犯罪多样化,经费的开支也呈现出多种形式,如非正常死亡案件的检验鉴定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一份非正常死亡者的病理切片决定着案件的定性,这也体现了刑侦工作“鉴真、精细”的理念。在自治区内,生物检材被送到具有检验资质的院所,路途往返一千多公里,送检时间最短需要3天,检验结果最短也得一个多月后才能出报告。为了解决这一难题,2016年4月,经阿左旗公安局党委协调,刑侦大队与宁夏附属医院和吴忠市公安局等友邻单位建立了刑事科学技术跨区域警务合作机制,病理切片的送检时间和开销大幅度缩短了三分之一,这样也就距离揭秘真相更快一步。
阿拉木斯记着的三本“帐”,是一名刑警的责任所在,虽然现在的他已不能冲锋在一线,但他没有半点懈怠,在阿拉木斯看来,这是组织上照顾他腿脚不方便给的“闲差”。他谦逊地说:“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集体的力量,没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单打独斗是开展不了的。”
一位不甘被照顾的人,一个心中还有伟大抱负的人,和辉煌的年轻时代破案经历相比,阿拉木斯的实力早已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坚实而厚重,在他喜爱的刑侦事业中执着地临风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