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代表了生产力发展的新阶段,是传统生产力向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方向发展的质的飞跃。这种生产力符合新发展理念,代表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方向、新趋势。
一、“新质生产力”理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守正创新”。
新质生产力主张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其摆脱了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是传统生产力向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方向发展的质的飞跃,引领社会生产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它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基本原则,还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实现新质生产力主要依赖于三个核心要素:技术的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及产业的深度转型和升级。首先,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新质生产力实现的关键推动力。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和新动能,从而推动生产力向质的方向飞跃。
其次,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配置方式不仅包括基于新生产要素形成的新的要素组合所带来的拓展型创新性配置,还涉及吸引各类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所产生的优质效能,这将有力促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传统产业优化提升和产业结构持续升级,从而实现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
第三,产业的深度转型和升级是实现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它要求统筹处理好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内在关系,循序渐进地推进产业进行深度转型升级。例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通过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形成了新质生产力,展示了其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创新,它摆脱了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这种生产力不仅包括技术层面的创新,还涵盖了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从而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
二、“新质生产力”中的低碳生态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可以提升创新效能,改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新质生产力通过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优化组合实现了生产力的质变。具体来说,新质生产力注重绿色发展,着力引导企业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推动企业在全生命周期进行绿色低碳转型。这种绿色化的发展方式摒弃了损害生态环境的传统发展模式,不仅降低了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有助于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新型绿色生产力与绿色发展相互促进、协同共进,成为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智能化方面,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效能。特别是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使得生产过程更加高效、精准,减少了人力成本和资源浪费,进一步推动了绿色化和数字化发展。由此可见,数字化转型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创新效能,改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三、“新质生产力”中的数字化技术既提高了文化产业的生产效率,还推动了商业模式的创新和转型。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生产过程更加透明、可追溯,有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环境的可持续管理。它不仅推动了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融合,还促进了区域间的沟通交流与产业协同发展。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在提高内容生产效率、提升用户留存率以及优化文化产业资产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爆发式增长不仅重塑了文化产业链的应用场景,还带来了生产效能和场景应用的巨大变革。但必须指出的是,AIGC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不可控风险和一系列发展挑战,需要现代治理来应对。
虚拟现实(VR)技术为文化遗产传承和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该技术为游客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和新的体验,以用户为中心的VR文化遗产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沉浸式旅游体验,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此外,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的广泛应用为文化机构提供了优化商业模式的机会,尤其是虚拟画廊和沉浸式表演将成为地方公共部门参与不同地区活动的强大工具。
大数据技术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文化企业对产品的内容创意、产品创作及传播、营销、服务和终端制造等价值链环节的效率。文化企业通过分析用户的消费行为和需求的数据信息,能够快速根据市场反馈,进行产品调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此外,大数据还为文化产业提供了内容优化和辅助创新功能,文化企业利用智能算法可以密切关注用户的需求和反馈,从而快速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总的来说,这些技术的使用既提高了文化产业的生产效率,也推动了商业模式的创新和转型。
四、“新质生产力”通过多种方式促进文化创新向多元化和包容性发展。
首先,新质生产力注重文化创新,防止资源过度使用,以追求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并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这意味着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文化产业能够加大创新力度,从而产生更多多元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新质生产力的文化支撑体系由自信、创新、包容、诚信、融合构成。这种体系为文化创新向多元化和包容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文化自信是形成和推进新质生产力的自信根基。中华文化的连续性、包容性、统一性、创新性和和平性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了深厚底蕴,这种文化自信和包容性不仅促进了本土文化的繁荣,也使得外来文化能够在中国大地上找到合适的土壤,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此外,新质生产力注重共享发展,这不仅是其形成和发展的目标追求,也是其循环运作的内在逻辑。共享发展意味着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中,去激发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创新思维,产生更多创意产品。这种共享和交流方式有助于打破文化壁垒,促进文化向多元化和包容性发展。
新质生产力时代,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催生了混合文化劳动主体,数字技术的应用又提升了文化生产率和效率,这不仅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创新,也使得文化产品和服务能够更广泛地进行传播,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从而推动文化向多元化和包容性发展。
新质生产力通过强调文化创新、文化自信、共享发展以及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促进了文化产业具有了多元化和包容性特征。
总得来说,新质生产力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使得企业加快了新产品和新服务的研发,不断优化生产资源配置,激发行业发展活力,从而生产出更具竞争力的高端产品,赋能行业提质增效,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文化产业中应用新质生产力能够带来更高的商品生产和流通效率,这充分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和方向,必将引领社会生产进入新的时代。
(作者单位: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