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迷失心灵的“丁香讲师团”她们用真诚构建和谐社区
第05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681期:第05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3-08

唤醒迷失心灵的“丁香讲师团”

本报记者赵芳
语音朗读:语音播报

在内蒙古第一女子监狱,有这样一个群体,她们不仅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还扮演着讲师的角色。这个群体有一个专属名称--“丁香讲师团”。“丁香讲师团”是内蒙古第一女子监狱以“丁香”这一独有的文化符号,逐步完善形成的一个教育改造文化体系创新载体。2023年,“丁香讲师团”正式定名,目前共有成员65名,全部为女性。定名后,讲师团依据各成员在法学、心理学、狱政管理学等方面的特长,设置了政治讲师、法治讲师、心理讲师、文化讲师等多个类别,涵盖服刑人员教育改造的各个领域。

研究授课内容。

“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记者走近讲师团,了解她们既是警察又是教师的职业属性。

刘丽云是“丁香讲师团”的一名心理讲师。不久前,她以“人生重新开启”为主题,为即将出狱的服刑人员讲授了一堂心理课,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为服刑人员解答了“如何正确面对他人异样目光”“如何以健康的心理状态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等课题。

“听了这堂课,我觉得今后的人生不是那么黯淡无光了,只要我努力,大家会知道我已经成为全新的自己。”即将刑满释放的服刑人员杨某某对于出监后的新生活有了期待与信心。

据了解,自“丁香讲师团”正式定名后,内蒙古第一女子监狱对讲师团讲授的课程进行了科学的安排,按月排出课程表,要求每个讲师依据自身特长精心备课。

见到记者时,与刘丽云一样担任讲师团心理讲师的朱冬青正在准备为服刑人员讲授一堂心理课。朱冬青告诉记者,她是一名从警22年的“老民警”。从警以来,监狱的一线岗位她都工作过。与本就学习心理学专业的刘丽云不一样,她接触心理学完全是出于工作需要,初衷就是希望能帮助服刑人员在服刑改造的过程中正确面对自己。为了这个目标,她通过参加培训和自学考取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之后又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资格。朱冬青说,她和刘丽云一样,都希望以自身的所学所知帮助服刑人员圆满完成教育改造,重新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也是监狱警察的责任和使命。

监狱既是刑罚执行和罪犯改造的场所,也是服刑人员重新认识自我、转变自我的学校。“丁香讲师团”法治讲师张丽娟告诉记者,有些服刑人员认为当时犯罪是环境所迫,服刑是被动承担后果,并没有从心底深处认识到自己的犯罪行为是错误的。“只有打心眼儿里认识到所犯罪行是错误的,才能真正脱胎换骨,重启人生。这需要从文化、政治、法治、心理等多个层面去教育引导,其中法治教育是关键。”张丽娟告诉记者,一名服刑人员在服刑过程中,通过接受教育,认识到自身错误给被害人家属带来的伤害,多次找到民警联系被害人家属提供经济补偿,自己也因此获得了减刑的机会。

据了解,将罪犯改造成为合格守法的公民是“丁香讲师团”法治讲师们的最终目标。她们结合不同的主题,开展基本法律的讲解,帮助罪犯树立敬畏法律、知法守法的观念。同时,法治讲师们还依托自身优势,总结大量案例,通过以案说法等方式积极走进社区、学校等地开展法治宣讲。

“丁香讲师团”法治讲师包梅花曾经参与的一次监外法治宣讲,让她记忆深刻。她告诉记者,当时她结合实际案例讲解了婚姻法的相关内容,一位社区居民对于讲述中关于法定结婚年龄这一内容感触很深。“只是一个简单的法律知识点,但通过我的讲解,却可以让那位居民有了清楚的认识,我觉得很有意义。”包梅花说,这次监外宣讲的经历,让她更加深刻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使命。

为了讲好每一堂课,“丁香讲师团”的讲师们经常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内蒙古第一女子监狱也会不定期的安排培训,不断提升讲师们的能力水平。如今,“丁香讲师团”已成为一个对内教导服刑人员认罪悔罪、修心正行、诚信明理、弃恶从善,对外积极发挥法治教育基地作用,提升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的宣讲团队。

  
                     
友情链接
金启程2  -  金启程科技 

Copyright © 2011 内蒙古法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兴安丽景一号楼八楼   邮编:101501  电话:0471-4687547  传真:0471-4687547  邮箱:xxxxx@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