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岁到现在,我的大好时光都献给这里啦。”采访中,他笑着说道,“我的履历特别简单,从书记员到助理审判员,再到审判员,在审判一线工作了31年后,又来到了执行一线,也有两年多的时间了。”
1985年至今,33年在包头市九原区人民法院一线工作的孙云飞,将青春的汗水尽情地挥洒在了这里,将梦想寄托在这里。审判工作成就了他,而他也成为法院审判一线到执行一线的一张“耀眼的名片”。
接一面锦旗悟出法官真谛
提起对法院工作的爱,还要从他收到的第一面锦旗说起。
1989年,辖区一位六旬老人,面带愁容地走进法庭,他的邻居在自家地里种植了玉米,却经常被村里的牲畜糟蹋,邻居多次制止无效后,便在靠近路边的玉米上喷洒了农药,但没有做出任何提示。一天,老人的羊经过时,误食了洒有农药的玉米,当天夜里,50多只羊中有40多只中毒死亡。多方求助无果,无奈之下,老人到法院起诉。
接案后,孙云飞多次入实地调查,并进行调解,当掌握了实际情况后,向自治区有关部门申请评估,经过不懈努力,最终,老人获得了赔偿。
时隔半个月的一天,突然,法庭院中锣鼓声起,老人所在的村委会和村民代表,为他送来了一面锦旗。对于这面锦旗,孙云飞至今仍记忆犹新:“很大的一面锦旗,敲锣打鼓送过来的!也正是这一面锦旗,让我明白了法官的真谛!其实,对于百姓来说,来法院寻求帮助,是把法院当做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条出路,也许这是他们和法院唯一一次打交道,只要你用心了,公平正义就会深入人心!”这面锦旗带给他的意义非常深远,如今成为了一名执行法官,“公平正义”依然是他心里最神圣的旗帜。
遇一道难题寻找破解之计
2015年,孙云飞调入执行局成为一名执行员。在担任执行员的2年多中,遇到太多的质疑和冷眼,太多的刁难和阻碍。在经历的大大小小、性质各异的案件中,无需比较和思考,孙云飞脱口而出:“这其中印象最深刻的,还要数今年年初执结的那个案子。”
2016年初,重庆籍民工谭某某,在包头一建筑工地打工,在操作机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发生了意外,导致一只眼睛失明。经过审理,法院最终判决劳务输出公司和包工头共同承担92万元的赔偿。迟迟拿不到赔偿款的谭某某,向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
接到此案的孙云飞多次寻找被执行人,但是当时的劳务公司已经注销,而包工头也因为迟迟拿不到工程款,已经回到老家务农,这笔92万元的赔偿款就这样成了“无主”的债。执行的希望在一点点减小,谭先生拖着残疾的身体一趟趟地跑。孙云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使尽浑身解数,还通过当地法院进行查控,被执行人的确没有偿还能力。案件到此已经无法继续下去,按照正常程序,只能终止执行。执行款被“判了死刑”,谭先生也无奈地离开了这个“伤睛之地”,拖着病体回到了重庆老家。
“就算执行不了,也要通过司法救助的形式,尽力地帮助他。”孙云飞回忆道,“当时看着老人实在是可怜,一只眼睛失明了,如果耽误治疗,另外一只眼睛也有失明的风险。”他跑前跑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谭某某申请到了一笔司法救助款。但是,仅仅两三万元的司法救助款,对急需治疗的谭某某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没有追回赔偿款,孙云飞寝食难安,虽然案件已经终止执行,可他心里怎么也放不下那个意外失明、失去了劳动能力的申请人。
抓一次契机实现圆满结局
一遍遍地整理着资料,一环扣一环地回溯案件过程,排查相关的一切关系链后,孙云飞终于发现了案件转机的线索,可这个难得的转机,也面临着难以想象的困难。
孙云飞查到,被执行的劳务公司还存在着其他的债务关系,循着这条线,孙云飞一级一级地寻找着债务关系的最终承担人。向院领导汇报了案件的进展情况后,将案件重新整理,恢复了执行程序。可孙云飞还不知道,这只是他执结此案的“万里长征第一步”。
承建工程的公司因楼盘“烂尾”,也无法履行赔偿责任。包头市某房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只是一家挂靠的公司,也没有钱可以承担赔偿款。最终,孙云飞一行追到了开发商———包头市某企业开发有限公司。
看到了希望,增添了干劲。孙云飞在其间跑了数不清有多少次,找了一轮又一轮,最终,经过院领导和九原区政府的协调,执行款终于有了着落:136万余元专项划转、层层抵顶,最终各环节相关负责人逐一签字,将这笔款项抵顶给了执行申请人谭某某。
孙云飞第一时间通知了远在重庆老家的谭某某。得知了消息,谭某某带着妻子、儿子、儿媳、孙子从老家赶来,见到孙云飞的那一刻,全家人跪倒在执行局门口磕头致谢。目睹这一幕,孙云飞在震惊的同时,心里很不是滋味,“作为一名执行员,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申请上级部门协调也是在院党委以及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也许我们只是尽自己所能做了该做的,但是对于百姓来说,这是他们生的希望。”
然而,对于这个案件,该院院长张迎涛却不这样认为:“这本来是一个‘判了死刑’的案子,我们的执行法官孙云飞实在不忍看申请人承受着双目失明的风险,一级一级地跑,只要看到点希望,就抓紧去行动。记得,当时我已经协调好了,但他生怕发生变故,一刻都不放松,拿着包站在门口堵着我说:‘张院长,您得帮我去沟通好,一定不能有意外。’就是这样,一步步把这个案子办成了,相当不容易。”
孙云飞的妻子说:“孩子上幼儿园、小学,他从来没接送过一次,刚开始的时候,我做好饭等他回来,可有时一顿饭热了七八次也等不到,给他打电话又怕他工作分心,所以,现在我做好饭就留出一份,放到微波炉,他自己回来热一下吃。既然选择了法官这个职业,每天的起早贪黑我都能理解,每次劝他多休息,他都说,‘法官是当事人的希望,不能轻易让他们破灭了希望!’”
33年来,孙云飞一直坚守在司法战线的前沿阵地。在他看来,法官的工作,更像是“刀尖上的舞者”,稍有不慎,可能之前的努力都付诸东流。但是作为一名法官,只有勇担责任,耐心细致地办好每一起案子,才能使“公平正义”发生在第一时间,即使在锋利无比的刀尖上,也能跳出最美的乐符。
在担任执行员的2年多中,孙云飞天南地北地跑遍了大半个中国,行程累计近百万公里,执行标的近千万元。不管白天还是夜晚,无论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只要接到电话,他都会立刻出发。在无数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中,他用行动诠释着法官的神圣职责,树立起执法为民的高大形象……
(王雅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