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强化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研究
第09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527期:第09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5-26

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研究

高志刚
语音朗读:语音播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步入全面创新时期,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逐渐成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价值追求;工作方式更加开放、民主,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再拘泥于传统模式,而是充分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融合现代企业制度、人力资源管理等模式,致力于全方位服务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也充分证明,在国有企业发展壮大中,科学的企业管理,离不开高效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支撑。

一、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研究的必要性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在需要

党的二十大对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提出了新使命、新任务,“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持续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是全国国资系统、国有企业的重点工作。发展和矛盾相伴,集体诉求和个体诉求交织,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企业组织的微观结构中,助力国企改革顺利推进,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的目标?如何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各项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将党的指导思想与企业自身的发展相结合,实现“党管人才”,这是摆在所有国有企业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国企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寻求内在突破的关键一招。

(二)负面化职业心态倾向严重

随着价值取向日趋复杂多元,当代中青年职工思想观念和职业心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追求物质享受,强调个性自由,受一些错误的职业观影响,职业心态功利化、负面化倾向严重,主要表现在:

片面追求高薪,缺乏创业激情。当代部分青年职工重视工作报酬和福利待遇,有着过高的职业预期、过低的职业目标,很多人仅仅把职业当成谋生手段,缺乏创新、创业的工作理想。

注重个人得失,忽视企业长远发展。一些青年职工崇尚自我选择、自我实现,在自身利益和自身发展当中表现出浓厚的功利性和个人主义,往往容易忽视社会需要和企业发展需求。

(三)管理手段融合发展的必然选择

国有企业各项专业版块管理手段侧重于建设企业的规章制度,进而促使职工执行企业制定的规则,目的让职工与企业的准备达到较高程度的一致性,是一种刚性的管理手段,具有较强的约束性。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相较于这样的“刚性约束”来说,更像是一种“柔性约束”,工作方法趋向感化教育,是通过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提升职工的思想政治觉悟,达到职工主动履职的目标。刚柔并济,管理手段的互补及融合发展是趋势,也是促进企业制度顺利实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必然选择。

二、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研究的对策建议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核心在于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释放企业潜能、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效率,达到强身健体、活力迸发的目的。如何乘新时代发展之风,推进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筑牢思想根基,破解发展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国有改革与企业发展、管理体系、文化特点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且错综复杂的关系,企业的一举一动都会牵涉到管理者和员工的切身利益与职业发展,进而影响到企业稳定与未来。因此,改革越深入越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让每位国企员工意识到“唯改革才有出路”;意识到改革是激发国有企业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是关乎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是新时代赋予每位国企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人、用理想信念引领人、用使命责任激励人,让新思想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进企业、进班组,形成改革内生动力,确保党的政策在企业落地生根,营造出支持、拥护、参与改革的浓厚氛围,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从而推动人力资源改革顺利进行。

(二)强化目标管理,提升发展凝聚力。

新时代国企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市场化的人事、劳动、分配制度,即“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实现干部能上能下”“市场化用工制度,实现员工能进能出”“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实现薪酬能增能减”。从目标导向的思维出发,深化国企改革,需要以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管理为主线,精准发力。宏观层面继续通过优化工资总额核定、完善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决定机制等措施来激发企业改革动力,形成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运营机制。微观层面,按照人员类别撬动薪酬杠杆,深化内部分配制度,丰富激励手段,推动收入能增能减,提升人力资本效益;构建市场竞争思维,坚持市场化选人导向,建立以岗位管理为基础、合同管理为核心的用工管理模式;积极推行竞争上岗,建立择优上岗、能进能出的合理流动机制;畅通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创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

(三)创新评价机制,赋能高质量发展。

一套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是推动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加速器。然而,改革与每位国企职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获得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对于推动改革不断走深走实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衡量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指标。因此,量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评估改革成效,是赋能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首先,建立以利润总额、劳动生产率、人工成本投入产出率等为主要评价指标的效益评估维度,确保企业形成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逐步建立现代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其次,建立以班子领导力、人才竞争力、员工凝聚力、组织创新力等为主要评价指标的效力评估维度,构建现代化企业治理结构,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国有企业落地生根;第三,建立以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等为主要评价指标的效能评估维度,衡量企业人事、劳动、分配管理机制市场化程度,开创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第四,建立以责任担当、制度落实、创新落实为主要评价指标的效率评估维度,打造对党忠诚、兴企有为、治企有方的高素质经营团队。

国有企业改革任重而道远,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各项企业管理手段融合发展符合我国国有企业发展实际,唯有将融合发展的软实力转化成为撬动企业改革发展的硬杠杆,才能夯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作者单位:鄂尔多斯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友情链接
金启程2  -  金启程科技 

Copyright © 2011 内蒙古法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兴安丽景一号楼八楼   邮编:101501  电话:0471-4687547  传真:0471-4687547  邮箱:xxxxx@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