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六联模式”:解好基层治理“方程式”
第05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511期:第05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4-25

数字赋能: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慈溪“群治分”激发群众参与社会共治热情

本报记者段兴宇唐旺勋
语音朗读:语音播报

4月12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全国媒体浙江行”采访团记者来到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桥头镇,实地感受“群治分”的魅力。

“群治分”是慈溪市首创的基层数字治理应用,它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基层社会治理,丰富了群众参与各类活动的途径,有效激励了群众参与社会共治的热情。

观摩现场。

线上灵活场景助力“四治融合”

“你看我们刚刚在平台上发起平安巡防活动,30个名额就报满了。”慈溪市桥头镇党委负责人介绍,“现在有了这个平台,我们招募志愿者一点都不愁了。”在“群治分”平台上可以看到,今年以来,桥头镇已开展各类志愿活动数十场,有时一天数场,垃圾分类、乱停车劝导、护水巡河等活动吸引了众多村民。村民李大妈几乎每次活动都报名参加,目前她的积分已达到500多分。“既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村庄变得更美,还能用参加活动获得的积分兑换礼品,挺好。”李大妈说。

2020年以来,慈溪市桥头镇全面深化改革,搭建以个人信用为基础的乡村数字自治平台“桥头分”。其间,推出“桥头分”迭代升级版--“桥治分”。“‘桥治分’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通过增强群众责任意识和参与公共事务的内生动力,努力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百米’,构建起党建统领下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桥头镇党委主要负责人说。

经过桥头镇的试点,去年12月底,慈溪市委政法委结合慈溪市社会治理工作实际,对“桥治分”进行了梳理总结和迭代提升,将其升级为3.0版--群治分,目前已在慈溪完成全市推广阶段性任务。全市群治分激活用户达46万人,日均活跃人数已超过1.6万人,依托群治分开展各类治理活动6700余次。

新升级的“群治分”开发了组织发动、宣传教育、服务惠民、积分激励、管理评价等五大核心业务板块,开辟建设了“我有话说”“我要学习”“乡风文明”等19个基础共性子场景模块。创新激励模式激发参与热情

“我今天又多了20个积分,刚好可以兑换我心仪的商品了。”来兑奖的何大伯开心地告诉记者,“群治分不仅能兑换商品,因为我的积分高,还享受了专属的信用服务。”

据了解,“群治分”与其他类似积分应用不同,共有两个积分:数字积分和信用积分。慈溪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数字积分是用户参与平台组织的各类活动获得的分数,可以按照所在镇街设定的积分兑换规则兑换商品和服务,让参与群众既有“面子”又有“里子”。信用分则是平台根据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各类行为和评价数据,通过特定算法由系统自动精准描绘的个人“信用画像”,可用作普惠金融、招聘就业、创优评先等领域,优先享有更高权益的评价标准。“两分机制”的激励模型将线下复杂的各项治理行为量化具体化,极大调动了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

在现场,工作人员随意点开桥头镇“群治分-桥尚法-立法意见”板块,看到桥头镇司法所发布的《关于征求〈宁波市租赁住房安全管理条例〉的意见》短短4天内阅读量已达8781人,并有34人进行了有质量的评论,发表了意见和建议。“以往这类事情,我们认为群众关注度不大,没想到群众参与的热情会这么高。”慈溪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

除了用“两分机制”来激发民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群治分”还在党委政府、社会组织、群众用户甚至社会企业等治理主体间形成了一种开放式的资源交换互惠模式。“群治分”引入了中华慈善总会亚飞公益基金共同开展“亚飞-群治分”公益活动,由亚飞公益基金注入800万元建立公益基金积分池,实现各渠道积分统一纳入积分池一并管理,作为群众积分兑换和组织扶贫公益的主要经费来源,既为“群治分”积分兑换运营提供了一条可持续的“输血”来源,减轻了政府财政压力,又为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搭建了平台和通道。

此外,在慈溪市金融发展服务中心的协调下,“群治分”分别与多家银行及保险公司签署了《慈溪群治分共治合作备忘录》,依托信用分机制为“群治分”用户提供“桥信贷”等金融服务产品,根据用户信用等级给予不同优惠贷款利率,目前已累计授信898户,授信超1.8亿元,累计用信达9807万元。同时,相关银行也依托“群治分”平台实现了客户引流。

  
                     
友情链接
金启程2  -  金启程科技 

Copyright © 2011 内蒙古法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兴安丽景一号楼八楼   邮编:101501  电话:0471-4687547  传真:0471-4687547  邮箱:xxxxx@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