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警”的威严 守护“司”的公正无权处分不动产案件中合同效力及财产归属研究
第10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701期:第10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8-09-21

彰显“警”的威严 守护“司”的公正

———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王文光

语音朗读:语音播报

王文光,中共党员,1954年11月出生,现任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警司联调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先后任基层法庭助审员、审判员、庭长,一直从事基层民事调解工作,于2005年离岗退养。离岗后,被鄂托克前旗司法局聘为警司联调办调解员,凭借30余年的司法工作经验和敬业守业精神,他把“警司联调”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充分发挥了一名老干警在司法调解工作中的引领作用。2011年获得鄂尔多斯市“十佳卫士”、自治区“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3年,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荣誉称号。

身处矛盾源头的“解玲人”

老百姓有个习惯,不管大事、小事都请求派出所民警解决。因此,日积月累,这样大量的矛盾纠纷和民间案件聚集到当地派出所,已明显形成了一股社会矛盾纠纷的“源头之水”。

从老百姓的便利上来讲,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也有出现纠纷找当地组织、政府解决的习惯,所以从村委、社区居委汇聚到司法所的各类民间纠纷也不断增多,比如相邻纠纷、土地纠纷、草牧场纠纷,期间既包含着当地的有关政策界限,也存在着违法侵权行为,甚至还掺杂着一些经济纠纷。老百姓到司法所解决这些纠纷,是想凭借组织和政府的行政行为得到解决,所以各类民间纠纷汇聚到司法所已形成了民间纠纷的又一股“源头之水”。

王文光负责的鄂托克前旗警司联调人民调解委员会正是这两股矛盾纠纷交会之处的一项“警与司”的联合调解工作,此项工作是鄂托克前旗政法委创办的一项创新型调解机制———“警司联调”机制,可以说他所调解的纠纷是最初的,萌芽状态的,纠纷源头的调解,所以也是社会各类矛盾初发源头的“解铃人”。

善做调解工作的“热心人”

鄂托克前旗“警司联调”从2005年10月份成立以来,王文光组织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000多件,所办案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8%。涉案标的额近亿元,所调解的案件无一例上访或提出诉讼。免费接待咨询达22000多人次,代写各种法律文书达12000余份。这些纠纷的化解,极大地缓解了社会治安压力,对地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王文光调解的案件中,90%是当天结案、当场履行,平均办案时间不到一天,为案件当事人节约诉讼成本360余万元。

在“警司联调”调解工作中,王文光使“警”的威严和“司”的公正得到了最佳发挥,一些很棘手的案件一个个得到了解决,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截至目前,已调处的矛盾纠纷无一例反复,无一例投诉,无一例上访,做到了案结事了,息事宁人。

发挥独特作用的“带头人”

在调解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四不象”纠纷,即一些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当事人不明、赔偿数额不准确的一些案件。例如:2014年10月,王文光配合旗公安局经侦大队调处一起因销售伪劣地膜造成30户瓜农的6000多亩西瓜受损赔偿案件,由于6000多亩西瓜损失300多万元得不到赔偿,警司联调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该案后,与旗警方积极配合协调,让销售地膜的经营店主和生产厂家共同承担赔偿责任。最终,销售店主和厂家共同向30户瓜农赔偿90余万元。30户瓜农获得了赔偿后,同时也谅解销售店主和生产厂家,使加害方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王文光的努力调解,使30户瓜农的损失得到了一定补偿,使一起可能由民转刑的案件得到了妥善解决。

履行神圣职责的“敬业人”

30多年来,王文光一直身处基层一线的调解工作之中,从基层法庭的民事调解,又到警司联调的司法调解,他把基层调解工作视为自己一生中最神圣的职责,不分白天黑夜,不分节假日,哪里有纠纷,哪里有群众需要法律的求助,他就出现在哪里。在自治区司法厅领导先后对“警司联调”机制进行调研中,王文光的调解工作曾多次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他调解的案例曾被内蒙古卫视经济与法频道百姓热线栏目、鄂尔多斯电视台多次报道。

王文光,一个普普通通的退休干警,一个在司法战线一干就是三十余年的基层人民调解员,用无私奉献的精神书写着他的壮美人生!

(自治区司法厅供稿)

  
                     
友情链接
金启程2  -  金启程科技 

Copyright © 2011 内蒙古法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兴安丽景一号楼八楼   邮编:101501  电话:0471-4687547  传真:0471-4687547  邮箱:xxxxx@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