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鄂尔多斯市法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推动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重要指示精神,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推行“三端五防线”工作模式,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诉源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抓前端治未病
当好诉源治理的参与者
拓展源头预防,推动关口前移,建立预防调处“第一道防线”。大力培育“五老”调解员、社区工作者等基层民间解纷力量,引导社区、嘎查村纠纷自治,设立劳动争议、物业纠纷、金融借款等专业化调解工作室,定期组织开展调解员培训工作,合力提升调解员实战能力。积极延伸矛盾纠纷调解“触角”,制定《“法官下基层服务零距离”活动实施方案》《诉源治理下沉基层“四个一”工作办法》等制度机制,落实法官驻村入企等工作机制,全市法院已派出437名干警入村入企,与1009个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企业建立联系机制,共成立593个法官驻村工作室(站),源头化解矛盾纠纷181起。大力推广多元化解纠纷平台应用,引导群众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解决纠纷,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指尖上”化解纠纷新路径。今年以来,全市法院网上立案2367件,跨域立案58件,在线调解5415件。
抓中端治微病
当好诉源治理的主导者
深化多元联动,引导诉前化解,构筑矛盾化解“第二道防线”。加强与司法行政部门、法律援助中心、律师协会的对接,积极推进律师诉前委派调解、诉中委托调解工作。强化司法确认对调解效力的保障,探索引入公证、仲裁机构协同解纷,加强诉讼对公证仲裁活动的支持和保障。依法推进和规范诉前调解前置程序,由诉前调解中心、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合力推进解纷,完善诉调对接工作制度,开通调解不成转诉讼当即立案、当即开庭绿色通道,引导当事人调解阶段提交委托鉴定评估申请,充分发挥诉前财产保全作用,提升诉前调解成功率。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受理诉前调解案件5457件,调解成功2692件,诉前案件调解成功率同比提升12.6%。
强化诉中调解,加强审判管理,夯实案件质效“第三道防线”。深化繁简分流和速裁快审机制,加强民事速裁、快审团队建设,推进调解员与快审团队对接,把调解工作融入审判活动的全过程,建立诉中委托调解制度,推进诉中调解。全面加强审判管理,深入推进刑事庭审实质化、民事庭审优质化、行政诉讼优化审和执行一体化改革,努力提升一审案件、二审案件和执行案件办案的质量和效率,有效遏制上诉案件、执行异议案件、强制执行案件、再审案件和涉诉信访案件大幅上升、高位运行的势头。加强专业化审判和类案审判指导,切实推进法律适用统一和同案同判,全力提升案件质效。全市法院第一季度共受理各类案件28799件、结案16043件,结案率同比上升11.9个百分点,结案率指标位列全区法院第一。
做好判后释疑,鼓励判后调解,筑牢服判息诉“第四道防线”。强化一审判后释疑、判后调解和二审诉前调解工作,对判后上诉犹豫期的案件,继续加大判后调解工作力度,调解成功的案件,引导当事人主动履行或以签订调解协议等方式了结纠纷。当事人要求法院出具法律文书确认调解协议的,由中院立案庭出具二审民事调解书或裁定书。调解不成仍需移交上诉的,按现有上诉流程移交市中院立案庭。探索建立诚信上诉防范恶意诉讼机制以及上诉风险第三方中立评估机制,由特邀调解员、律师调解员等作为第三方对上诉风险进行评估,引导当事人理性上诉、服判息诉,自觉履行生效判决。
抓末端治已病
当好诉源治理的终局者
破解执行难题,减少信访案源,强化案结事了“第五道防线”。制定《全市法院执行工作精细化管理规范化运行实施细则》,对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财产查控、案款发放、执行结案、执行监督及执行信访等11大类工作明确规范、细化要求,全面提升执行质效。全市法院第一季度首执案件平均用时97.16天,同比下降20.25天。扎实推进涉诉信访改革,实行“责任信访、阳光信访、智慧信访”工作模式,自主研发的信访案件线上办案系统已在高院和全区13个中院进行部署,进一步提升了信访案件办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为信访案件源头化解、重复访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诉源治理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是市域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鄂尔多斯市法院将继续探索诉源治理“鄂尔多斯法院经验”,积极推动诉源治理和审判执行工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奋力为鄂尔多斯市走好新路子、建设先行区,书写全面建设现代化鄂尔多斯新篇章提供有力司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