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在内蒙古人民会堂开幕。自治区主席布小林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区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五年,“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基本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我们在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我们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走出一条符合战略定位、体现内蒙古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回望“十三五”】
自治区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十三五”期间,我区财政收入质量明显提高,税收收入占比位居全国前列。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1%。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超额完成“十三五”去产能任务。新增电力装机4000万千瓦,总装机达到1.46亿千瓦,其中新能源占三分之一以上。游客人数和旅游业收入年均增长13.9%和18.9%。数字经济、会展经济、商贸物流、现代金融等加快发展。
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
过去五年里,我区有80.2万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57个贫困旗县、3681个贫困嘎查村全部摘帽退出。“十三五”期间,自治区完成了12.49万贫困人口的易地搬迁任务,建设安置住房5.33万套。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落实产业扶贫项目,40.3万贫困人口纳入低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收入由2015年的3019元增加到2020年的13159元,年均增长34.2%。
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自治区林业建设、草原建设和沙化土地治理面积居全国第一。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盖度实现了“双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则实现了“双减少”。“十三五”期间,我区建成一批绿色矿山、绿色园区、绿色工厂。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达到372个。2019年全区生态产品价值(GEP) 4.48万亿元,是同期GDP的2.6倍,比2015年增长13.8%。
基础设施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十三五”期间,自治区建成高速铁路404公里,接入了全国高铁网。全区所有旗县(市、区)通高等级公路,所有苏木乡镇和具备条件的行政嘎查村通硬化路。新建通用机场15个,民用机场达到40个。建成黄河二期防洪工程以及辽河、嫩江干流治理工程。新建5条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发电量和外送电量居全国首位。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十三五”期间,我区民生投入持续增长,城镇就业稳步增加,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提高。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教育普及水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通铺”、学生宿舍卫生和淋浴设施、食堂土灶台、火炉取暖等突出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所有旗县级综合医院均达到二级以上医院标准。“光明行”社会公益活动累计实施复明手术超过3万例,获得中华慈善奖、亚洲防盲基金会唯一特殊贡献奖。建成五原抗日战争纪念馆及城川、桃力民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成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等一批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馆、基层文化站。超额完成“十三五”社会足球场建设任务。
【展望“十四五”】
根据自治区党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自治区编制了《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从经济转型、改革开放、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民生福祉、治理效能六个方面,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支撑发展的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
“十四五”期间,自治区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增进人民福祉、推动共同富裕上,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深化改革,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更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产业安全、生态安全,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布小林在报告中说,绿色是我们最大的财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草原、森林、河流、湖泊,守护好内蒙古这片碧绿、这方蔚蓝、这份纯净,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