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森工集团作为我国最大的重点国有林区的守护者,自1952年开发建设以来,一代代务林人扎根林海、守护绿色,形成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大兴安岭人精神。进入新时代,面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使命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森工集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职工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水平,汇聚起推动林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一、多措并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宣传教育形式多样、全面覆盖。积极构建多维传播模式,不断提升职工知晓率。一方面加强学习教育,利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专题学习会、主题党日、党校培训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职工集中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基层各单位通过板报、条幅、挂图、电子屏、灯箱、宣传册、手绘宣传画等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触角延伸至林场、管护站、广场、居民区等一线。同时,在绿网、林海日报及其微信公众号、大兴安岭电视台开设专版、专栏、专页,全方位展示各单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果,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二)活动载体走心走实、见行见效。广泛开展“道德讲堂”“我们的节日”“书香林海”“全民阅读”“文明单位评比”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职工在参与中体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甘河森工公司开展的“道德讲堂”活动,由宣讲员讲述三代务林人的故事;在微信公众号、电视台,开设“甘河好人”“群星谱--做雷锋式务林人”专栏,打造“善行甘河”等品牌。其他各单位通过听故事、看短片、赏诗作、阅好书等形式,让职工在文化浸润中接受爱国主义和传统美德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选树典型学有榜样、激发力量。将“树”典型、“学”先进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抓好示范引领。2011年以来,森工集团开展了六届道德模范和四届文明家庭评选活动,141人获得“道德模范”称号,39个家庭获得“文明家庭”称号。在指挥扑救雷击火中牺牲的于海俊同志获得“全国最美奋斗者”等称号,10人获得自治区、呼伦贝尔“道德模范”称号,24人获得内蒙古、呼伦贝尔好人称号。各单位还通过选树表彰“身边最美人物”、建立“善行义举榜”等方式,激励广大职工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同时,借助各级媒体平台大力宣传身边榜样、传播好人故事、弘扬烈士精神,让榜样力量浸润职工心田、激发干事活力。
(四)志愿服务阵地健全、靶向发力。在林区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35个,将志愿服务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在提供优质服务中彰显责任担当。推动学习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长效化,组织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青年志愿服务队、“小松鼠畅行服务队”“林青志汇”等志愿服务队200余个。在学雷锋纪念日、世界环境日、爱鸟周、植树节、世界读书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重要节点,志愿者们活跃在工作一线、城镇街道、困难职工和空巢老人家庭、管护站点之间,生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二、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职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全面认知。有些职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的时间和其“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学习不深入、理解不充分。一些职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不完整,对“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内容掌握不扎实。少数职工存在思想迷茫、信仰缺失等情况,甚至有些职工对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民粹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的本质和危害认识不清。
(二)部分职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自觉践行。虽然大多数职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但并未将其真正转化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主要表现在“知”和“行”脱节。党员干部的引领示范作用不足,有些干部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强,在议事决策中民主意识不够,有些职工仍存在在公众场所吸烟、大声喧哗等不文明行为;有些职工规矩意识不强,存在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按流程办事等行为;还有些职工存在拖沓懒散、失职失责、不讲诚信等行为。
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1.受价值多元化影响。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的联系日益密切,各种思想观念与价值观相互交流交融交锋,林区职工通过互联网等媒介接触到各种思想观念,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一定程度影响着职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2.未形成常识性思维。因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和素质能力不同,进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掌握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只有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才能真正实现知行合一、融会贯通。
三、进一步引导职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纳入发展目标、加强宣传教育、植入制度建设、融入企业管理,发挥好“五个引领作用”,让职工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
(一)学习教育引领。在囯有企业改革的攻坚时期,要重点对党员干部、一线职工,尤其是新入职的年轻职工加强培训,提高职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重点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职工头脑,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引导职工正确处理好是与非、公与私、真与假、善与恶的关系,不断提高职工文明素养和林区文明程度,筑牢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二)典型带动引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不断深化林区道德模范、劳动模范、林业工匠、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和集体的评选表彰及宣传活动,把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挖掘出来、选树起来、宣传开来,引导职工见贤思齐、比学赶超,充分挖掘自己的长处和潜能,推动形成人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风尚。
(三)教育基地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要充分发挥刘少奇主席纪念林、百万亩人工林等特色教育基地的功能作用,引导广大职工继承先辈遗志、弘扬革命传统、牢记守林初心、不忘护林使命,奋力书写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四)制度规范引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思想道德教育,还需要加强制度建设。要加强顶层设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列入“十五五”规划,融入林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指导各单位通过建立合理的工作机制、考核机制、培训机制,引导职工自觉树立法治意识和制度意识,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资源管护、植树造林、森林防火、产业发展等日常工作中,凝心聚力构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
(五)党员干部引领。在思想层面,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涵养家国情怀,把职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质量高低、效果好坏的标准。在文化层面,要主动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自觉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以人格力量感召职工、引领风尚。在作风层面,要自觉净化社交圈、朋友圈,以高尚的精神追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影响和带动职工群众,努力为自治区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的目标贡献森工力量。
(作者单位:内蒙古森工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