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摆在国有企业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国有企业各级党组织要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工作这条生命线,通过持续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路径,积极回应广大干部职工的新要求新期待,为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思想保障,确保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思维方式
创新思维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当前,国企改革工作不断深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传统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形成与国企改革发展相适应的新思路,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变化、多元思想文化的影响,职工的思想更趋活跃,这就需要基层党组织解放思想、创新思维,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新事物、以发展的观点解决新问题,努力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同步改革和创新,促进两者相融互通,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要以党的创新理论筑牢思想根基,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活动,提升职工思想认识、汇聚奋进力量,形成同题共答、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同心共为的良好政治生态。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践行卓越文化理念,营造风清气正氛围,激发干事创业活力,通过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牢记坚定的信仰、信念、信心是站稳政治立场、抵御各种歪风邪气的决定性因素。要推动廉洁文化建设融入企业治理,使“三不腐”一体推进释放出更多治理效能。
二、党群联合、积极探索,创新活动载体
国有企业党组织要注重创新教育载体,改变“重灌输的权威性、轻对话沟通的平等性”倾向,利用职工喜闻乐见的方法方式,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和内涵。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传家宝”和“生命线”作用,创新打造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品牌活动。要通过思政公开课、志愿宣讲、诗歌朗诵会、红色经典诵读会等多种形式,把思政课堂“搬”到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引导干部职工从陈旧的、被动的教育方式逐渐走向新颖的、丰富的教育方式,实现思政教育由强制性向渗透性的转变。要积极探索“文明实践+宣讲”“融媒平台+宣讲”“志愿+宣讲”“文艺+宣讲”等新形式、新路径,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体系,使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生产生活,促使干部职工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同时,要激发联动活力,主动联合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通过培育典型、宣传典型,让典型事迹和典型人物成为职工前进的动力源和加速器,使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润物无声的功效。
三、以人为本、联系实际,拓宽教育覆盖面
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生产经营实践有机结合、深度融合,加强思想政治制度建设尤为关键。要常态化开展学习教育,注重在“学”“实”“严”上下功夫,通过集中学习、支部“三会一课”、面对面宣讲、主题党日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职工转思想、提素质、强引领、抓落实,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实起来、暖起来。要积极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发展趋势,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知识化、信息化程度,特别是着眼于企业重大战略任务,聚焦生态、产业、民生、维稳、文化建设领域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开设富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使教育培训更加贴近实际需求,更具靶向性与实效性。要借助“互联网+”打造思想政治大课堂,拓宽思想教育的覆盖面,真正将指尖上的“微课堂”变为知识宝库,实现学习的无缝衔接与高效便捷。要打造多类型本土红色教学现场,把培训课堂由室内拓展到室外,以“理论+实践”“课堂+现场”等生动的教学模式提升培训质量。
四、开发资源、不拘一格,创新选人用人育人长效机制
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坚持科学规划布局优化顶层设计,按照制度为先、公正透明的原则,对内精选能人干将。要严格以制度选人,优化流程管理,秉持“以能为用、注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形成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人才“画像”,引进优秀专职政工人才,增强政工队伍的核心力量。要适时提拔年轻政工干部,让优秀的年轻干部看到希望,得到重用。要开发企业人力资源,激活岗位“一潭死水”,鼓励和支持员工向“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发展。要在科学选人的基础上强化“末位淘汰制”,畅通“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流动机制,努力完善“绩效挂钩、多劳多得”的薪酬分配制度,推行“绩效包”分配改革,提升绩效分配精准度,构建“人岗相适、科学用人”的选拔机制。要建立健全“全员覆盖、和谐温暖”的员工保障体系,构建包括员工福利、补充医保、慰问关怀、健康体检等在内的全方位服务保障体系。在鼓励合理拉开收入差距的同时,保障基层员工生活水平,确保企业转型发展平稳有序。
总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是新时代的呼唤和要求,国有企业党组织要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工作这条生命线,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借鉴性与主动性相统一,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助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
(作者单位:内蒙古森工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