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一核三驱”模式打造基层治理新样板构建“三实”综合体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石拐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877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3-19

石拐区

构建“三实”综合体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石拐

语音朗读:语音播报

协同联动、携手联治。

包头市石拐区锚定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目标,以打造“石心实意”矛盾纠纷调解枫桥经验品牌为抓手,围绕“五有”要求,抓紧抓实区、街道苏木镇两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积极构建“实体筑基、实战赋能、实效惠民”综合体,探索形成矛盾纠纷“全周期管理”模式,为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平安稳定基石。

打造全域解纷“大超市”

“真没想到现在办事这么方便!这里就像一个为群众解决问题、提供服务的‘大超市’,有任何法律问题都能找到专属窗口,遇到纠纷还能自主选择调解团队,这样的服务太贴心了!”正在石拐区综治中心办事的王女士由衷赞叹。

石拐区两级综治中心建设运行以来,充分发挥“集中办”作用,积极探索“综治+”服务功能。区级综治中心整合矛盾纠纷化解、公共法律服务两大平台,融合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治安防控等功能,打造“一站式”“全链条”解纷平台。街道苏木镇综治中心将原有办公场所进行改造升级,按照三个功能区块设置,实现了“一窗三室”基本功能全覆盖,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

构建矛盾化解“全链条”

“历时3年的土地补偿纠纷在7个工作日内圆满化解!”某光伏项目超占地补偿案的成功调解,成为石拐区实战解纷机制的生动注脚。面对历史遗留难题,综治中心启动“网格预警+专班处理+联席破题”机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石拐区充分调动部门力量、法治力量、社会力量和基层力量,推动矛盾问题协同联动、携手联治。综治中心按照采取“常驻+轮驻+随驻”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律所包联、三级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指导等制度机制,对群众反映的各类诉求依法进行“联调联治”。同时,整合“两代表一委员”、群团组织、心理咨询师、基层“五老”人员等力量,推动各类矛盾隐患就地发现、就地调处、就地化解。

绘就民生幸福“同心圆”

在喜桂图社区,“银发调解团”正在为邻里纠纷把脉开方;在吉忽伦图苏木,“吉事及办”志愿服务队将法律政策送到群众家门口……这些暖心场景是石拐区两级综治中心创新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石拐区创新构建“1366”社会治理工作体系,聚力打造“石”心为民服务品牌,通过三项举措实现治理提质增效:一是创新实施“双线融合”机制,将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与人民调解体系深度融合,同步推进网上群众工作与综治平台数据共享;二是构建“网格党小组+专职网格员+楼栋(单元、联户)长”三级联动架构,形成覆盖全域的基层治理网络;三是组建7支专业化流动调解队,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上门问诊”服务。各地区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治理模式,石拐街道“邻聚力”居民自治品牌、白狐沟街道“民生服务+底线工作”双向治理体系、吉忽伦图苏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134”工作法、五当召镇矛盾排查“六个一点”工作法等创新实践,持续提升综治中心服务能效。2024年以来,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38件,“12345”热线群众满意率达99%。

站在新起点,石拐区将持续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创新,以数字化改革赋能综治中心提档升级,打造“预防在前、调解优先、法治保障”的善治生态,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石拐。

(石拐区委政法委供稿)

  
                     
友情链接
金启程2  -  金启程科技 

Copyright © 2011 内蒙古法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兴安丽景一号楼八楼   邮编:101501  电话:0471-4687547  传真:0471-4687547  邮箱:xxxxx@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