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开分析研判会议。
近年来,包头市白云矿区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为核心引擎,创新构建“机制革新+数字赋能+微网共治”三维驱动模式,着力打造资源型矿区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样板。
中枢升级
打造“全要素集成”治理枢纽
空间功能集成化。2023年,白云矿区实施“三中心一体化”改造工程,整合升级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及公证服务机构,构建“6+X”功能矩阵,融合信访处置、法律援助、公证服务等六大核心功能,创新增设心理疏导、企业合规等特色服务模块。
运行机制标准化。建立“135”标准化运行体系--“1”套闭环流程:首问受理、分类处置、跟踪督办、反馈评价;“3”级响应机制:即时办结(≤3天)、限时处置(≤7天)、联席会商(≤7天);5项制度保障:首问负责、联席会商、分级调处、动态预警、效能评估。
队伍配置专业化。组建“政法骨干+专业力量”8人常驻团队,建立20人专家智库,设立“调解员工作室”,形成“常驻部门现场办、关联部门联动办、专业团队协同办”的三级调处梯队。
机制创新构建“全周期解纷”工作体系
矛盾预防“二四三”工程。白云矿区创新“双保障·四机制·三网络”工作法--组织保障: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矛调中心。经费保障:设立专项调解经费;四项机制:滚动排查、动态评估、分级预警、联席会商;三张网络:网格员排查网、视频监控感知网、群众信息员网。
重点群体“定制化服务”。创建“1+N”重点人群管理模式--建立三类人重点人员动态数据库;实行“三色管理”:红色(日跟踪)、橙色(周回访)、黄色(月评估);创
新“检察+妇联”家事观察员、“法院+社工”帮教小组等特色项目,持续降低重点人群重复报警率。
基层治理“铁三角”架构。构建“党组织引领-网格化管理-邻里化共治”体系:网格党小组覆盖率达100%,配备“党员兼职网格员”21个,配备专职网格员21名,选聘楼栋长355名,形成“10分钟响应圈”,实现90%以上问题在网格内解决。
数字赋能建设“全景式智治”防控网络
白云矿区公安分局情指中心、矿山路派出所综合指挥室进行了实体化改造。辖区平安白云建设已完成,在线率达到90%,云眼卫士覆盖率达到90%以上,有效发挥了视频监控网络赋能警务实战、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同时,公安分局积极部署无人机自动巡航系统,不断拓展感知“视角”与指挥“半径”,全力提升重大案件的快速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综治中心是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重要平台,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抓手,是深化平安建设的重要支撑。白云矿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资源整合、力量聚合、工作融合,健全完善基层组织体系,不断开创平安白云建设新局面,谱写平安白云时代新篇章。
(白云矿区委政法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