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原区综治中心。
近年来,包头市九原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高标准推动区、镇两级综治中心实体化、规范化运行,有效统筹各方力量,探索新时代矛盾纠纷化解的新方法、新路径,构建多元解纷新格局,以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推动平安九原建设。
聚焦实体运行
完善综治中心建设
以规范建设为切入,提升运行效能。按照“前接后处”模式,九原区综治中心设立1个综合服务台、6个服务窗口和4个调解室,另设信访代办、巡回仲裁、行政复议3个功能室。在包头市率先通过政府购买辅助服务充实调解力量,建强调解队伍;建立运行管理制度8项,细化工作标准,提高运行效能;优化调解案件补贴兑现机制,激发调解员工作动力。
以人民需求为出发,构建协同机制。综治中心实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快速响应机制,聚合政法、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信访、人社等工作人员常驻中心,工会、妇联等部门工作人员轮驻中心,自然资源、市场监管、住建等部门随叫随驻,并根据群众需求的事项类别,实行一窗统一接待、多窗分流化解制度,各单位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协同“作战”,集聚优势力量化解矛盾纠纷。
以纵向到底为延伸,夯实基层之力。九原区完成8个苏木镇(街道)综治中心“有牌子、有机构、有场地、有人员、有制度”规范化建设,政法委员统筹社会治理办、派出所、司法所、法庭、检察工作室等力量,实行一体化调度、专班化管理,推动纠纷调解、法律咨询等业务在综治中心实质性办理,实现各类矛盾纠纷和利益诉求解决在早、解决在小。
突出实战靠前
夯实平安稳定根基
以多元联动为支撑,打造服务中枢。九原区统筹推动多元力量联动配合,整合公共法律服务、信访接待、诉调对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争议调解、职工维权中心和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等资源,全面支撑“1+6+N”体系有效运作,努力打通诉讼对接、来访分办、仲裁对接、行政复议、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法律援助、心理疏导等各方壁垒,打造社会治理和法治服务中枢系统。
以专项治理为契机,筑牢平安根基。九原区扎实开展矛盾纠纷全方位排查工作,组织政法各单位和有关职能部门、苏木镇(街道)及嘎查村(社区)资源力量摸清矛盾纠纷底数,建立矛盾纠纷层级化解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嘎查村(社区)。此外,通过采用“1+4+N”研判模式,实行“日排查周研判”等工作机制,实现矛盾层级化解,夯实平安稳定根基。
以品牌建设为引领,探索基层治理路径。目前,九原区8个苏木镇(街道)结合基层治理实际,探索形成了“哈林说和”“麻事好商议”“赛事有我”等基层化解矛盾纠纷模式,“一乡一品”的基层治理模式与综治中心解纷相辅相成,最大限度地解决基层矛盾纠纷和社会治安风险隐患。
强化实效服务
凝聚基层治理合力
以网格化为基础,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九原区以综治中心为圆心,以各界力量为“半径”,以网格为“单元”,推动“党小组+网格员+楼栋(联户)长”铁三角基层微治理架构快速建立完善,91个嘎查村(社区)划分684个网格,成立党小组784个,推选楼栋(联户)长3657名。
以铁三角为抓手,激活基层治理末梢神经。明确党小组、网格员、楼栋(联户)长的工作职责,党小组成员带头走访,指导网格员、楼栋(联户)做好群众信访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同时,建立健全积分制激励办法等制度,围绕和谐稳定主题,开展社情民意收集、安全隐患联防、矛盾纠纷联调、重点人员联管、邻里互助联动、政策法规宣传等工作,做到精细服务、精准管理,切实解决群众困难,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网”。
以矛盾化解为根本,打造共建共享平安九原。九原区通过区、镇两级综治中心运行、铁三角基层微治理架构搭建,有效凝聚起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安防控的治理合力,形成横向联动、纵向贯通、衔接有序的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绘就了多元解纷的九原新“枫”景。
(包头市九原区委政法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