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河区综治中心。
“还好及时找到你们,要不然问题不知何时才能解决,太感谢了。”近日,因发生机动车交通事故来到包头市东河区综治中心寻求法律帮助的王某向驻中心检察院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如今,“有矛盾就找综治中心”成了很多群众的共识。近年来,东河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防范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以“万事有解”的攻坚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标准,全面整合政法及辖区行政执法资源,努力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凡事皆有解
以“敢解”的信心打破部门壁垒
东河区委政法委统筹17家单位、14个街镇和第三方力量,充分发挥区级综治中心联通政务、法务的桥梁纽带作用,将公共法律服务、诉前调解、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有机整合,采取“重要部门固定常驻、职能部门动态轮驻、事权部门按需随驻”的方式,设置5窗6室,发挥“联调、联动、联治”大调解优势,通过中心统一调度,各部门一起商讨、一起调处,化解群众劳动争议、经济纠纷、邻里关系、人身及财产损害赔偿等民商事纠纷,变“单打独斗”为“系统集成”,实现了调解效果最大化,形成了多元解纷的集成效应、辐射效应和联动效应。目前,已先后为群众提供合同签订、养老争议、遗产分配等法律咨询665件,帮办代问45件,解决不动产纳税、下水管线改造等非纠纷民生事项19件,有效解决了群众“多头跑”问题。
有解必有法以“善解”的真心提升群众满意度
东河区委政法委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健全综治中心运行机制,推动解决矛盾纠纷和群众诉求“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通过制定“首问首办、限期办结、定期回访”等11项工作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行为规范等11条工作纪律和3项服务承诺,实现了服务指引、多元解纷、案件流转、联调联动、跟踪督办、回执反馈等闭环运行,构建起“一体化、多元化、专业化、便捷化”的矛盾纠纷调处链条。
各街镇综治中心及各村、社区32个品牌矛盾调解室、流动调解队,充分发挥调解的“第一道防线”作用,主要调处婚姻家庭、邻里纠纷、赡养等矛盾纠纷,综治中心不仅成为百姓的“问询处”,更成为矛盾纠纷的“减压阀”和“终点站”。
有解必有为以“必解”的决心化解矛盾纠纷
东河区综治中心将人民调解、行调解、司法调解、心理咨询、速裁立案、司法救助同步推进,组织法官、律师、心理咨询师等组建调解组,深入开展纠纷调处、释法说理、心理疏导和困难帮扶工作,确保群众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在此基础上,综治中心不断强化力量保障,拓宽调解员选聘渠道,选聘热心调解事业、工作经验丰富的退休老法官、纪检干部等行家里手以案释法、以法明理、以理讲法,推动调解工作长足发展。同时,依托医疗、交通、知识产权等9个专业调委会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职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调解工作,构建起“联调化解纠纷、联动防范风险、联建实现善治”的多元共治格局。
东河区综治中心将坚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扎实推进中心规范化建设,统筹整合资源力量,推动综治力量同频共振,奏好社会治理的“交响乐”,唱响平安和谐的“主旋律”,用心用情排难解纷,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包头市东河区委政法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