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法庭”绘就好“枫”景“家门口”的法庭实现“心坎里”的公正
第07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863期:第07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2-21

“家门口”的法庭实现“心坎里”的公正

语音朗读:语音播报

阿拉善盟阿左旗人民法院认真传承“马锡五审判方式”,充分发挥人民法庭“神经末梢”作用,依托乌斯太人民法庭、吉兰泰人民法庭、嘉尔嘎勒赛汉人民法庭、敖伦布拉格人民法庭4个派出法庭,在各苏木镇设立法官联络点15个,巡回审判点10个,通过巡回审判推动法治功能向基层延伸,满足群众司法需求,推动了基层治理法治化。

创建特色法庭品牌

在一起乌斯太人民法庭受理的事发于巴彦木仁苏木的侵权责任纠纷案件中,原告诉称被告给自家的耕地喷洒农药时造成药液洒落,导致原告种植的葵花不同程度受到伤害,给原告造成数万元的损失。承办法官卢艳接手这起案件后,先后与原被告双方取得联系了解基本案情,之后决定在巴彦木仁司法所的“卢艳法官工作室”开庭。法官及时到田里查看庄稼受损情况,与双方当事人耐心沟通,最终让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

阿拉善左旗法院积极发挥人民法庭基层解纷前哨堡垒作用,紧扣服务乡村振兴、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目标任务,结合辖区面积大、人口居住分散的特点和产业结构特色,着力打造具有阿左旗特色的法庭品牌,在辖区多个苏木镇设立了以法官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并根据实际情况到农村、牧区、工厂进行巡回审判,切实为群众提供更公正、高效、便捷的诉讼服务。

“四所一庭”高效联动

针对一起由草场补偿款引发的家族内部纠纷案,吉兰泰人民法庭联合当地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商讨调解方案。经过“四所一庭”调解人员不懈努力,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并顺利完成协议签字、付款、出具收据以及法律文书的制作送达。

阿拉善左旗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导向,积极推进“四所一庭”调解机制建设,推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初步形成以人民法庭为主体,纵向延伸至苏木镇(街道)、嘎查(村、社区),横向对接基层治理单位、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群众广泛参与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格局。截至目前,4个派出法庭均与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签订了相关协议,形成纠纷信息共享、合力化解纠纷的良好局面。

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在一起案件中,由于一方当事人远在异地,嘉尔嘎勒赛汉人民法庭法官决定启用“云上法庭”远程进行开庭,却又遇上了另一方当事人虽在本地游牧点但年事较高不会操作手机的难题,两名干警立即驱车前往游牧点,手把手教当事人操作“云上法庭”系统,最终案件得以顺利审结。

阿拉善左旗法院充分认识到深化智慧法院建设、推进互联网司法工作的重要性,坚持“功能实效化、服务优质化、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化”的发展方向,以互联网为依托,积极探索巡回办案新机制,智能化高效处理巡回审判中的立案、调解、保全、开庭和送达等工作,并利用“移动微法院”“云上法庭”等小程序,打通了线下线上立案、跨域立案、诉讼费微信支付、电子送达、远程庭审、音视频调解等一站式诉讼服务“大通道”,真正做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彰显司法人文关怀

“谢谢法官,我的疑惑全都搞清楚了,下次再遇到类似问题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在一起系列供用热力合同纠纷案件处理过程中,敖伦布拉格人民法庭干警在接到供暖企业反映辖区居民欠缴供暖费的问题后,第一时间驱车几百公里到部分群众家中实地查看情况,并开展现场调解工作。调解中,法官围绕双方争议焦点,一边拉家常,一边阐明法理,清清楚楚地给双方算了一笔账,并找到双方利益的平衡点,努力促成双方和解。

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62户居民与企业达成诉前调解协议,主动缴纳了供暖费共计22万余元,有效缓解了供暖期企业经营的资金困难。

阿拉善左旗法院紧紧围绕“审判机关重心下移,就地解决纠纷,方便当事人诉讼”三项定位,积极发挥深入群众、身处一线的优势,持续做实就地解纷工作。4个派出法庭年均受理巡回审判案件900件左右,结案数占全院结案数的四分之一。2023年以来,共巡回审理案件1572件,巡回调解纠纷1318件,深入农牧区开展法治宣传24次,印制宣传手册3000余份,真正将“家门口”的司法服务落到人民群众的“心坎里”,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石雯汤蓓)

  
                     
友情链接
金启程2  -  金启程科技 

Copyright © 2011 内蒙古法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兴安丽景一号楼八楼   邮编:101501  电话:0471-4687547  传真:0471-4687547  邮箱:xxxxx@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