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保密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研究新媒体时代下国企政工宣传路径优化探析
第08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856期:第08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2-11

新时代保密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研究

韩冰
语音朗读:语音播报

进入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保密工作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如何在信息高度共享的环境中有效维护党和国家秘密的安全,是各组织面临的紧迫问题。作者从保密工作的现状出发,深入分析新时代下保密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并就提升保密意识、完善保密制度、加强技术保障、强化人员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应对对策,希望能为各单位保密工作的改革和优化提供参考。

保密工作应党而生、伴党而行、为党而兴,始终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我国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保密工作面临新挑战,秘密信息的泄露、篡改和丢失问题也日益凸显,给各类组织的保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确保信息安全,保护组织的核心秘密,成为各单位亟须解决的紧迫问题。

一、新时代下保密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秘密信息泄露风险的显著上升。

新时代背景下,各类组织的核心信息都必须依赖打印设备和档案系统进行存储和传输。然而,一旦遇到设备故障或损坏更新,就可能导致重要信息的泄露。微型拍摄、录音笔等音像技术的广泛应用,也成为信息泄露的新“出口”。

(二)秘密信息安全边界的模糊化。在

过去的物理隔离时代,组织的信息安全边界相对清晰,只需要针对内部人员和外部渠道进行防范即可。但在新时代,组织的信息已经深入渗透到各种外部系统和服务中,边界变得模糊不清。员工随时可以通过打印、扫描、口头等渠道访问和传输组织信息,大大增加了信息泄露的可能性。供应商、合作方等外部相关方也可能成为信息安全的“软肋”。

(三)保密意识和能力参差不齐。尽管

大部分组织都已经意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具体的保密管理工作,员工的重视程度和执行力还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员工对保密工作认识不足,安全意识较弱,在日常工作中容易出现失误和疏漏,导致信息泄露。保密技术的应用水平也参差不齐,有些组织缺乏专业的保密管理团队,无法有效应对各种新兴安全威胁。

(四)保密工作法律法规需要深入贯彻

落实。2024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是我国保密法治建设进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为保护国家秘密安全,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尽管国家和行业已经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是在信息化背景下,这些法律法规贯彻落实不能够一蹴而就,需要深入全面宣传贯彻。保密工作的法律责任界定也存在模糊性,责任追究的执行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保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警醒性。

二、做好新时代下保密工作的对策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国家秘密的存在形态、处理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组织必须注重技术防护与管理措施双管齐下,构筑起集人防、物防、技防于一体的综合防范体系,确保国家秘密安全。

(一)提升保密意识与信息管控能力。

保密工作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必须防患于未然,始终坚持把防范窃密泄密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切实提升保密意识,不断增强信息管控能力,构建完善的保密工作体系,才能为信息保密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推动新时代保密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组织要持续加强对全体员工的保密意识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到自身在保密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多种形式,如有针对性地开展保密警示教育和分类培训、案例分享、考核测试等,不断强化员工的保密意识。二是组织需要建立健全信息分类管理制度,对内部信息进行梳理分级,明确各类信息的保密等级。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信息传输、传阅控制策略,通过身份认证、权限授权等手段,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查看相应级别的信息。三是对于涉及核心机密信息的重点岗位,组织应当建立更加严格的人员管控机制,包括对员工采取定期审查、因私出国(境)严格履行审批程序、离职人员签订离职保密承诺书等手段,最大限度减少内部人员对关键信息的泄露行为。要加强对核心人员的保密审查,进行岗前保密教育培训和签订保密承诺书,确保他们的忠诚度和可靠性。四是组织还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体系,对信息的产生、传输、存储、使用和销毁等环节进行全方位管控,明确各环节的安全要求和操作规范。

(二)完善保密制度与技术保障。在新

时代背景下,保密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做好新时代下的保密工作,需要从制度和技术两个层面入手,不断完善保密制度,加强技术保障,确保重要信息的安全。

一是组织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保密管理制度体系,包括保密工作规程、信息安全管理办法、手机保密管理制度、信息公开审查制度等,为保密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时,这些制度还要与组织的发展战略、业务需求等相协调,确保制度设计的针对性和可执行性。此外,还要定期对制度进行评估和优化,确保其能够适应信息化环境下保密工作的新需求。二是组织需要构建覆盖各层面的技术防护体系。包括:安可替代工程、计算机采取符合国家保密标准的身份鉴别、访问授权、移动存储介质管控等措施,全面提升保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能。同时,对办公自动化设备粘贴标识和责任人根据有关部门发布的安全漏洞提醒及时进行安全检查,建立全面化的安全防控体系,实现对信息的精准管控和动态防护。三是组织要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包括:制定应急预案、组建应急处置小组、开展定期演练等措施,确保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能够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四是组织要建立健全事件分析和信息共享机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五是组织要严格执行保密采购确定程序。为消除外部相关方如供应商、合作伙伴等可能成为安全薄弱环节的隐患,组织需要准确确定采购项目密级并进行保密审查,与集中采购机构以及参与保密采购项目的供应商、有关评审人员签订保密协议,与中标、成交商签订保密采购合同,明确具体保密事项和保密管理要求,指导、监督、协调供应商做好保密采购项目中的保密工作,确保信息安全防护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三)加强人员培训和责任追究。在新

时代背景下,加强保密工作人员培训教育和完善保密责任追究机制,是推动保密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为了更好应对新时代下保密工作的挑战,组织需要大力加强保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培养,建立健全保密工作责任追究机制,明确各岗位人员在保密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一是要加强对保密人员的法律法规、安全技术、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培训,持续提升他们的保密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要鼓励他们参与相关行业交流,汲取外部先进经验,不断拓宽视野,提高工作水平。一旦发生信息泄露、系统故障等安全事件,要迅速查找责任人,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通过强化责任意识,促使全体员工都能够切实履行保密义务,为组织信息安全筑牢防线。二是组织要不断完善对保密工作人员的激励机制,通过评优晋升、绩效奖励等措施,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要注重对在保密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和宣传,营造良好的保密文化氛围,让保密工作在全员中形成自觉自愿的自主行为。

新时代下的保密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保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必须转型升级,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未来,保密工作将更加多样化、精准化和自动化,要依托强大的保密技术支撑,实现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安全管理。同时,组织管理和制度保障也将不断完善,确保保密工作的有效执行,只有充分认识新时代保密工作的新挑战,不断创新保密工作方法,才能更好地推动新时代保密事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内蒙古森工集团图里河森工公司)

  
                     
友情链接
金启程2  -  金启程科技 

Copyright © 2011 内蒙古法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兴安丽景一号楼八楼   邮编:101501  电话:0471-4687547  传真:0471-4687547  邮箱:xxxxx@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