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止争“破堵点”道交解纷“再提速”瞄定“枫桥式法庭”建设  夯实基层治理法治堡垒
第05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825期:第05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12-04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扮靓平安法治乌海”系列报道--

前端止争“破堵点”道交解纷“再提速”

本报记者钱虹
语音朗读:语音播报

11月11日下午,在乌海市公安局交管支队海勃湾大队事故处理大厅里,乌海市海勃湾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法官助理丁松和交警正在调解一起交通事故纠纷。事故双方情绪激动,法官和交警结合事故现场视频资料,从事故责任认定、赔偿责任划分、赔偿项目标准等方面释法明理,双方情绪渐渐平稳下来……像这样“法官+交警”联动化解道路交通纠纷的场景,对于丁松来说已成为常态。

法官助理为当事人答疑解惑。 李坤埔摄

2024年7月16日,乌海市海勃湾区法院协同乌海市公安局交管支队海勃湾大队在该大队事故处理大厅设立窗口,挂牌成立了乌海市首家“道路交通案件处理工作站”。海勃湾区法院成立机动车交通事故纠纷专审团队,选拔有多年审判经验的优秀法官、配备法官助理及优秀书记员组成道交工作小组,入驻海勃湾交管大队,负责日常所有的道路交通事故案件(包括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咨询、调解、鉴定、开庭、审判等工作,满足群众多元化司法服务需求,搭建交通事故纠纷调处“快车道”。工作站人员对涉交通事故纠纷进行法律分析、专业调解,在矛盾纠纷萌芽阶段提前介入、就地解纷。法院作为调解的“后盾”,让工作站的调解工作更顺畅、纠纷化解更高效、义务履行更有保障。

工作站成立4个多月来,到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海勃湾区法院民庭庭长杨学芬向记者介绍说,工作站成立至今,已经成功指导化解纠纷356件。与道路交通案件有关的调撤率、上诉数量、发改数量、信访案件均明显下降。7月16日之后,海勃湾区法院受理道路交通纠纷案件145件,已结案件102件,调解结案53件,撤诉结案36件,调撤率达87.25%,较前半年提升59.98%,较去年提升42.03%。上诉案件仅有10件,尚无发改案件,上诉率和发改率同比分别下降4.42%、20.51%。更为可喜的是,自工作站成立后,还没有接到与道路交通纠纷有关的信访案件。

谈起工作站的作用,海勃湾交管大队副大队长郭志强说:“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比较常见,但处理起来涉及责任认定、理赔、鉴定、调解等多个方面。交管部门在受理事故案件后,会对事故责任进行划分,事故当事人双方对事故责任认定一般无异议,却往往因赔偿等问题产生纠纷,需要去法院调解或者诉讼解决。工作站的设立改变了以往发生纠纷后,当事人需在法院、交管部门两头奔波的局面。现在,责任认定后,在交管大队就有法院的工作人员当场调解,实现了群众少跑腿、纠纷早解决。”

“工作站是司法为民、服务群众的重要举措。接下来,海勃湾区法院将在海勃湾交管大队设立‘道交法庭’,并制发道路交通案件《白皮书》,针对类案进一步统一裁判尺度,助力纠纷诉前化解,提高纠纷解决效率,为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供有力司法保障。”海勃湾区法院院长助理杨贵峰说道。

采访中,工作站服务窗口前,一本《机动车交通事故案件收案统计表》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打开这本从今年8月1日开始记录的《机动车交通事故案件收案统计表》,表内设有姓名、电话、事故类型、是否达成调解、是否立案等9项内容,看着在“是否达成调解”一栏中当事人写下的一个个“是”字和“备注”一栏里当事人的签名,仿佛把人们拉回到了一个又一个矛盾纠纷调解现场:当事人纠结而来,在工作站人员的专业解答、耐心调解下,最终满意而归。这本统计表饱含着工作人员的心血和付出,也代表着人民群众对工作站的认可与信任。

  
                     
友情链接
金启程2  -  金启程科技 

Copyright © 2011 内蒙古法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兴安丽景一号楼八楼   邮编:101501  电话:0471-4687547  传真:0471-4687547  邮箱:xxxxx@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