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根固本强基石秣马厉兵铸铁军———乌海市全力打造过硬政法队伍工作纪实开出芬芳“便民花”结下丰硕“利民果”加大督查力度 严防火灾事故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740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8-12-28

开出芬芳“便民花”结下丰硕“利民果”

包头市公安户籍制度改革折射民生大变化

语音朗读:语音播报

伴随着4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地处北疆的包头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40年来,为了适应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新要求,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包头市公安局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之路。一本小小的户口簿、一张薄薄的身份证明,记录下了这座城市不断走向开放的步伐。

包头市公安局行政审批科负责人闫世明是在1983年从警的,干了35年户籍工作,见证了包头市户籍制度的一步步变革。

上世纪90年代初,群众想办理一个“农转非”户口,限制非常多,除了需要满足结婚15年、工龄20年的条件外,还需要拿着材料到多个部门盖章开证明,手续复杂繁琐不说,还得排队申请,而且每年就办理一次。“现在想想,那时候群众办个‘农转非’,可真是能‘跑断腿’。”闫世民回忆道。

今年59岁的崔万顺还记得当年帮爱人迁户口的事儿。那是1991年,崔万顺结婚后想把妻子的户口从固阳县迁来包头市,和自己的户口落在一起。可这一办就花了两年多的时间。至今想来,崔万顺仍感慨不已。

2001年3月30日,国务院批转了公安部《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对办理小城镇常住户口的人员,不再实行计划指标管理。这标志着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推进。

随后的十几年间,包头市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推进,购房落户、投靠落户等政策不断放宽,越来越多的外来人才和建设者投入了包头的“怀抱”。

公安多做事,百姓少跑腿。除了户籍制度进一步放宽外,包头市户政业务办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也逐步从原来琐碎繁杂的程序,向集中化转变。

2007年,包头市公安局在全国率先建立户籍化集中管理和“一站式”审批服务,将户籍审批、户籍信息变更等审批项目全部纳入“公安窗口”集中办理,有效地简化了办理过程,打通了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从今年3月19日开始,在包头市市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窗口,各公安派出所打破常住人口信息的堡垒,打破按照派出所划片办理的限制,实现信息共享联通,实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居民可就近去包头任何户籍窗口办理户籍业务,办理出生日期、姓名、民族等户口登记事项变更、更正,由原来的五级审批,实现即来即审核即办理,几分钟就能办结。

伴随着“放管服”改革在全国的深入推进,6月26日,包头市公安局进一步贯彻落实改革举措,由行政审批科推出30秒办理临时身份证和户籍证明的便民举措,真正让证件办理进入了“秒时代”。

证件“秒”办结只是包头市公安局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仅今年一年,包头市公安局就出台了17项便民、利民服务举措,让市民办证少跑路,甚至“零跑路”。

如今,在包头,户籍制度改革与警务模式创新相结合,开出了“便民花”,结出了“利民果”。固阳县公安局设置了流动派出所,为群众提供流动办理各项户籍业务服务,为行动不便群众提供上门办户办证服务,截至目前,已解决群众棘手的户籍问题50余件,得到群众一致好评。

除了政策上的变化,市民切身感受到的还有办事环境的提升。闫世明所在的包头市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窗口早已拆掉了高高的柜台,卸掉冷冰冰的玻璃窗,取而代之的是敞开式服务台,同时配齐椅凳、饮用水和纸笔,为办事群众提供便捷服务。

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着手,以科技驱动为引擎,包头公安改革的脚步正向着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到2022年基本建立起与新时代要求相适应的现代警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目标快步迈进。(武建飞)

  
                     
友情链接
金启程2  -  金启程科技 

Copyright © 2011 内蒙古法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兴安丽景一号楼八楼   邮编:101501  电话:0471-4687547  传真:0471-4687547  邮箱:xxxxx@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