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孩子的抚养教育,年轻人的就业成才,老年人的就医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大家要共同努力,把这些事办好。发展医养结合服务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升老年人生活幸福感的重要途径。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9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已达到中度老龄化社会的标准。长期以来,占据我国主导型的养老模式一直是家庭养老,但随着家庭结构向少子化趋势发展,家庭养老的功能渐趋脆弱甚至一定程度上处于缺失状态,因此,养老服务需求逐步向社会化、专业化转变,其中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备受老年人的期待和青睐。
让老年人安享晚年,是“家事”也是“国事”。从国家层面来说,早在2015年,原卫计委、民政部等9部门就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该意见充分认识到了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相关机构深入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完善支持政策和引才育才等六方面的意见建议。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目前全国已签约合作的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达8.4万对,建成医养结合机构近7000家,积极回应了民众对老年人医护和康养的社会关注,有力守护了“夕阳红”。
自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被列入全国首批医养结合医疗服务试点城市以来,我区一直致力于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发展。呼和浩特市作为我区人口最多的城市,对医养结合的探索比较有前瞻性,已两次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鄂尔多斯市通过在养老机构内设立医疗卫生机构或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签约合作等方式,推动医疗、康复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现在,全区养老服务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增强。
不断完善医养结合的政策体系,推动医养结合走上法治化轨道,是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由之路。对此,内蒙古自治区也开展了有益的探索实践。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制定多项政策措施,促进养老服务事业健康发展。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养老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的实施进一步将养老事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确保养老服务工作有法可依,有力支撑了我区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条例》对医养机构的服务模式、医养结合服务报销范围、医养结合服务的特色化和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导向性指引。
明确医养结合机构提供服务的三种实践模式
《条例》明确内蒙古自治区医养结合机构的设立可以选择的三种模式: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条例》中明确规定,在养老机构内设置医疗机构,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卫生健康、医疗保障等部门应当提供支持。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民政等部门应当推动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开展合作,为老年人提供预约就诊、双向转诊等医疗服务和绿色通道。鼓励符合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增设老年病床位。鼓励中医(蒙医)和专科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专科。
扩大医养结合服务报销范围
《条例》完善了内蒙古自治区医养结合服务的医疗报销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服务纳入医疗报销范围,进一步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卫生保健、医疗保障等部门的工作职责,使老年人获得更便捷的服务。《条例》规定,各级人民部门应当进一步完善基层用药管理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用药报销政策,建立健全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制度。旗县级以上人民部门逐步探索建立长期照护保障制度,为长期失能、半失能老人接受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服务提供保障。医疗保障部门需及时将符合规定的在养老机构内设置的医疗机构纳入医疗保障定点范围,探索将更多符合条件的医疗服务项目(长期、慢性疾病)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减少老年人自费比例,推动更多老年人选择医养结合养老服务。
推动医养结合服务特色化和产业化发展
《条例》立足区情实际,推动内蒙古自治区医养结合服务的特色化和产业化发展,以满足老年人多元的养老需求。例如,推动建立以蒙医药为特色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积极发挥蒙医药在医养结合服务领域的独特优势。《条例》明确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整合中医(蒙医)医疗、康复、护理资源,充分发挥中医药(蒙医药)在医养康养中的作用,促进中医药(蒙医)与养老服务结合发展,推动中医药(蒙医)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老年家庭。
养老服务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如何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关怀和支持,让他们在晚年绽放更美的人生,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医养结合服务的发展有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因此,通过出台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医养结合走上法治化轨道、在规范中健康发展,是促进医养结合服务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
注:本文系鄂尔多斯市社会科学课题“鄂尔多斯医养结合结合的发展现状与完善对策研究”(2023P372)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