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金丽白文飞)12月4日,全区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呼和浩特召开,自治区政府授予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1人、自然科学特等奖成果1项、一等奖成果2项、二等奖成果17项,授予技术发明一等奖成果1项、二等奖成果2项,授予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成果1项、一等奖成果19项、二等奖成果100项,授予中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10人、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人。
为大力弘扬广大科技工作者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科技、尊重科技工作者的舆论氛围,12月7日,自治区科技厅邀请6位获奖代表在呼和浩特市科创中心与媒体面对面交流,分享他们在科学研究征程上执着进取、在探索创新的道路上孜孜以求,实现人生价值、创造社会财富、推动社会进步的创新故事。
6位获奖代表分别是自治区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获得者--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教授孙德俊,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北方农牧交错区风蚀退化农田地力培育与产能提升技术”成果第一完成人--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研究员路战远,自治区自然科学特等奖“高分子N卤氨复合体系的构建及其抗菌效应研究”成果第一完成人--内蒙古大学教授董阿力德尔图,自治区自然科学一等奖“基于体内动态效应融合药理药效的特色中药(蒙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成果第一完成人--内蒙古医科大学教授董玉,自治区技术发明一等奖“钢渣固废在公路工程中高效利用成套技术”成果第一完成人--正高级工程师张广以及自治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获奖代表--内蒙古工业大学教授黄平平。
6位科学家在分享各自团队和个人科研创新故事中表示,科学研究是一个漫长的、不断试错、不断纠偏的过程,要有不怕坐“冷板凳”的精神和意志,同时不能闭门造车,要走出实验室,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与生产需求结合起来,更好地服务国家和地区高质量发展。整场分享会生动展示了自治区科技工作者的工作风采,让与会聆听者深刻感受到他们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科技创新对赋能自治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