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普法启动以来,赤峰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以提高全民法治素养为导向,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为抓手,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实施、高水平推进,持续在全民普法上想新招、亮实招、出硬招,着力构建全民普法“大格局”,奏响全民普法“大合唱”,让法治精神真正印入群众脑海、融入百姓生活、落于日常实践,推动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为赤峰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注入了强劲动能,谱写了新时代全民守法普法新篇章。
自治区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自治区监狱管理局第一政委白永平(左二),自治区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自治区监狱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牛芳泽(左四)一行到赤峰市调研司法行政工作。
国家税务总局赤峰市税务局纳税服务中心向纳税人发放最新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册。
巴林右旗司法局开展学习宪法法治宣传活动。
赤峰市启动“节约利用水资源·保护森林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普法活动。
克什克腾旗法治乌兰牧骑开展普法下基层文艺宣传活动。
强化顶层设计 压实普法责任“八五”普法工作实现良好开局
谋篇布局、上下联动,强化普法“推动力”。赤峰市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全面依法治市的长期基础性工作,科学谋划,统筹推进。2021年10月,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作出《关于深入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同年12月,市委、市政府转发了《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与全市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各旗县区按照市级规划要求和总体部署,制定出台相应的普法规划,全市“八五”普法工作自上而下全面展开。
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增强普法“执行力”。全面压紧压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各旗县区、市直各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每年向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述职述法。在全区率先制定覆盖市直各部门的普法责任清单,率先建立“三单两书”制度体系,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力量,推动形成市县乡村四级联动、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政协监督、各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普法”格局进一步形成,法治赤峰、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得到全面提升。
智慧赋能、科学考评,激发普法“内动力”。建立科学合理的普法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评价结果与表彰奖励、通报批评、整改落实等方面相结合。借助“智慧司法云平台”,将“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履行情况纳入平台考核内容,督促各部门扎实履行普法责任。截至目前,“智慧司法云平台”已整合普法数据4.6万条,“八五”普法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创新方式、完善举措,提升普法“保障力”。组建“八五”普法讲师团、未成年人普法讲师团、巾帼志愿普法宣讲团,市县两级讲师团开展各类讲座活动739场次,培训干部群众21.2万人次。组建普法志愿者队伍177支,开展普法活动2200余场次,受众44.54万人次。落实法官、检察官、行政复议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开展以案释法1028场次。加大普法经费保障力度,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每人每年不低于0.5元的标准足额拨付,专款专用。成立法治赤峰建设研究基地、赤峰市法治人才培养基地,为提升普法质效提供学习支撑和智力服务。
锚定目标任务 丰富宣传载体普法工作针对性实效性不断提高
聚焦习近平法治思想抓宣传。把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纳入法治赤峰、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和“八五”普法规划,列入普法责任清单,建立健全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常态化学习机制。组建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讲团,举办专题讲座580余场次。制定全市学习宣传、研究阐释、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工作台账,建立常态化学习调度机制。截至目前,组织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培训轮训846场次、培训干部4.37万人次;组织习近平法治思想“七进”活动1801场次、受众30.6万人次,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不断走深走实。
围绕宪法民法典抓宣传。坚持把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作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弘扬宪法精神的具体实践,组织领导干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就职宪法宣誓达1300余人次。连续9年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宣传暨“法治事件、法治人物”评选活动。组织开展宪法“七进”、线上宪法知识竞答等活动。举办宪法法治讲座983场次,印制宪法宣传读本14.8万余册,覆盖干部群众近19.8万人次。连续3年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宣传月活动,开展民法典主题宣传1853场次,发放民法典“十进”系列书籍5.7万余册,在《法治赤峰》栏目推出“案说民法典”,播出“民法典微动漫”“司司普法课堂”等内容,积极推动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融入百姓生活。
紧扣时间节点抓宣传。利用专项法律颁布实施、周年纪念日等时间节点,广泛组织开展普法宣传月、宣传周和宣传日活动。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开展“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系列活动951场次,发放资料10.1万余册。把党内法规列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必修课,列入党组织“三会一课”内容,开展“送法进机关”活动584场次,发放资料6.81万余册,受众3.16万人次。结合“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法治宣传活动,开展国家安全法、反分裂国家法等普法宣传活动280余场次,受众6.3万余人次。结合“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6·26”国际禁毒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契合主题的各类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三年来,围绕重要时间节点集中开展法治宣传2658场次,发放普法手提袋、普法纸杯等27.94万余件,受众59.04万人次,全民对法治精神的认同度、法治实践的参与度显著提高。
突出亮点特色抓宣传。围绕“生态立市”战略,市县两级同步开展“节约利用水资源、保护森林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普法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册,受众近6万人。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求,市县两级同步开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发展”普法夜市宣传活动,举办“法治乌兰牧骑”演出12场、普法夜市62场,受众近6.08万人。围绕青少年普法,市县两级同步开展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主要内容的“人生第一堂法治课”普法宣传活动70余场,发放法律知识宣传资料1万余册,受众近7万人。
突出重点对象 精准有效普法公民法律意识法治素养明显提升
突出“关键少数”,提高干部法治素养。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全面推行国家工作人员“线上+线下”学法模式,严格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查、领导干部旁听庭审等制度。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党内法规集体学习研讨、专题辅导等15次。全市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党内法规开展专题学习、研讨1400余次。利用市委党校组织开展法治讲座,累计培训学员1.3万余人次。开展网络在线学法考法工作,参与人数接近11.2万人次。将任前考法作为领导干部提拔任用的必经程序,组织1175名新提任的领导干部任前考法。组织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线上+线下”旁听庭审活动,累计参加1万余人次。
突出“关键时期”,增强法治宣传实效。坚持把青少年普法教育作为基础工程来抓,将青少年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打造法治特色学校,培育试点年级,营造平安、法治、和谐的校园环境。发挥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利用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开展法治实践活动1700余场次。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开展“家长法治课堂”系列公益讲座,受众3.7万余人。启动“女童保护”未成年人防性侵教育一校一讲师工作,举办寄宿制小学志愿者讲师师资培训班两期,有效增强未成年人防性侵意识和能力。落实法治副校长配备制度,全市选聘法治副校长788名,573所中小学实现法治副校长全覆盖。开展“送法进校园”“学宪法讲宪法”等法治宣传活动,打造形成“叮咚法律宣讲团”“丽丽工作室”等一批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品牌。三年来,面向青少年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1843场次,受众28.74万人次,普法工作从青少年抓起成为社会共识。
突出“关键群体”,营造浓厚法治氛围。以“尊法守法·携手筑梦”“劳动托起中国梦·法治烛照职工心”为主题,广泛开展送法下乡、送法进农牧户等活动。结合嘎查村“两委”班子集中轮训,培训农村普法宣传带头人3000余人。结合送法进农村牧区、法律赶大集等活动,开展面向农牧民普法2930场次,受众37.5万余人次。结合送法进社区等活动,开展普法486场次,受众3.7万余人次。结合送法进福利院等活动,开展“关爱残疾人”普法80余场次,受众近1万人次。开展面向老年人普法698场次,受众13.7万人次。
突出“关键力量”,提升行政执法能力。组织全市行政执法人员开展线上线下培训40余场次,参训人数3万余人次,有效提升了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人员的法律素养,为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在执法过程中实施精准普法,开展普法活动433场次,受众8.73万人次。
创新普法方式 培育法治文化法治宣传教育影响力感染力不断增强
依托“普法+阵地”,提升法治宣传教育吸引力。将法治宣传教育与区域景观相融合,启动法治文化阵地(基地)建设“三年提升工程”,建成一批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与本地城乡建设发展相适宜的主题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基地)。全市共建成宪法法治教育基地1个、宪法广场(公园)9个、民法典广场(公园)6个、廉政警示教育基地9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10个、企业法治文化基地1个、法治公园8个、法治文化广场112个、法治长廊74个、图书角(站)1786个、法治讲堂329个、普法宣传栏2390个。
依托“普法+文化”,增强法治宣传教育感染力。加强法治乌兰牧骑金色品牌建设,全市31支法治乌兰牧骑队伍,开展送法下乡文艺演出活动1063场次,受众27.52万余人次。打造“一旗县区一特色”法治文化品牌,编创法治文艺作品180余部。积极参与司法部、自治区组织的优秀法治文艺作品征集活动,全市10余部作品荣获奖项。其中,“扬沙说法”系列沙画在司法部和北京市司法局新媒体平台播出,《小漫说“典”》系列法治漫画被“学习强国”中宣部主平台、“新华社”客户端、“人民日报”客户端采用。在自治区“法治好故事”宣讲比赛中,我市参赛选手荣获一、二、三等奖。
依托“普法+新媒体”,提高法治宣传教育传播力。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传播速度快、留存时间长等优势,形成“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全媒体法治传播体系,有针对性地投放动漫、短视频等宣传类信息8051条。落实媒体公益普法,与内蒙古法制报、赤峰广播电视台、赤峰法治融媒体宣传中心合作,在《内蒙古法制报》刊发我市法治宣传报道400余篇,《法院在线》《赤峰检察》《法治赤峰》等栏目播出普法节目近400期。在《法治日报》客户端推送普法宣传文章(作品)1678篇(份),成功登顶《法治日报》客户端“法治号”全国积分“榜一”,潜力榜、收藏榜名列全国“双第一”。《法治早班车》节目连续开播24年,2021年以来累计播出800余期,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依托“掌上12348”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快手号,向群众及时推送最新政策、法律法规解读,“法治阿旗”抖音号“律师公益直播”9期,关注人数3.9万余人次;松山区制作的“松山普法”短视频,每周向群众推送1期,阅读总量达40万人次;元宝山区重磅打造《普法留声机》普法栏目,传递法律身边事,普及法律知识,已播出100余期。采用“流动宣讲车”“乡村大喇叭”等形式,巡回展播3087场次,受众81.8万余人次。
依托“普法+新技术”,扩大法治宣传教育覆盖面。在全区率先研发“八五”普法全民法律知识竞答平台,截至目前,全市共组织开展15次主题普法竞答。连续开展17个月全民日常学法活动,48.3万余人注册参与竞答,971万余人次参与活动,其中,领导干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01万余人次,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53万余人次,青少年92万余人次,农牧民132万余人次,社区居民193万余人次,极大提高了全民普法工作质效。
深化示范创建 壮大普法力量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示范创建成效显著。“八五”普法期间,宁城县大城子镇瓦南村、敖汉旗萨力巴乡萨力巴村被命名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截至目前,全市命名11个国家级、64个自治区级、427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嘎查村(社区)。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在城乡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评选出优秀村规民约、居民公约40个。
培育工程不断加强。2020年,在全区率先开展农村牧区“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培养工作,培育“法律明白人”4471人。加强农村牧区女性法治人才培养,342名妇联执委选任“法律明白人”。加强农村牧区“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工作,培育示范户1575户,畅通普法“最后一公里”。整合“农村牧区学法用法示范户”与“法律明白人”培育工作,采取网络培训与实体培训有机结合,为农村牧区高质量发展和法治乡村建设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法律明白人”直接参与矛盾纠纷调解1.4万余件,参与率91.2%,调解成功率98.17%。
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持续推广公共法律服务“一站五中心”运行模式,建成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个、旗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2个、苏木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76个、村嘎查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2402个,四级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落实减证便民服务举措,市县两级共建立法律援助中心13个、法律援助工作站383个、法律援助联络点2436个,法律援助工作中心站点实现全覆盖。推进公证服务“最多跑一次”,全市12家公证处完成公证案件6.6万余件,其中“最多跑一次”案件2.85万余件。开展“一嘎查(社区)一法律顾问”配备工作,全市配备率达到100%。
助企效能逐步提升。常态化开展“百场普法进企业”“千名律师助万企”“万所联万会”等活动,全市律师行业组织各类普法讲座410场次,联系帮扶企业832个,“进民营企业”政策宣讲196次,为719家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积极推进“万名律师进乡村”活动,开展各类法律服务2791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389件,组织乡村振兴法治课堂463场,为助力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
成绩如金,历久弥新。新时代新征程,赤峰市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法治赤峰建设和法治宣传教育的目标任务,凝心聚力、苦干实干,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奋勇前进,以高质量普法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六个赤峰”建设贡献法治智慧和力量。
(本版图片由赤峰市司法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