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讯近日,全国草业科学院所长联盟大会暨全国草学学科高峰论坛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举行。会上,内蒙古苜蓿产业专利导航分析成果作为大会两项重要成果之一发布。
本次活动恰逢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成立60周年,百余位嘉宾前来会场,共襄盛举。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草学会理事长南志标,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种康,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晓风,农业农村部国家首席兽医师李金祥,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FAO原助理总干事王韧,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孙坦,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劼,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二级巡视员何艺兵、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志宏等领导嘉宾出席此次活动。
内蒙古苜蓿产业专利导航项目是由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自治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委托国家专利导航项目研究和推广中心实施,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农业大学合作开展。分析成果显示,中国和美国为全球苜蓿产业创新主导,专利角逐激烈,上游育种技术为创新高地。我国苜蓿种植面积、产能及苜蓿干草质量不断提高,填补需求缺口。
我区是全国苜蓿种子和苜蓿草的主产区和利用大区,苜蓿产业对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好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区苜蓿产业专利导航分析成果为加大草种业科技创新力度,解决草种业供需矛盾,解决草业发展“卡脖子”问题,保障草食畜产品供应安全,进一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贡献知识产权力量。
近年来,自治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围绕自治区重点产业及关键技术领域,积极开展专利导航工作,2022年发布内蒙古草种业专利导航成果,在内蒙古草种业专利导航分析结论的基础上,聚焦苜蓿品种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开展此次苜蓿产业专利导航分析。 (高日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