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是发展的基石。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是依法治国、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这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上的一道新命题。
作为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牵头抓、总部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委政法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旗域旗情及矛盾纠纷的特点、成因,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人民满意为关键,担当作为主动“领题”、集思广益精准“破题”、联动发力根上“解题”,探索出了一条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真调实解之路,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激发协同合力,建立了多层级、递进式的多元解纷体系,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代“枫桥经验”,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步步变为现实,幸福和谐的达拉特新画卷正在徐徐铺开。
达拉特旗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杜晓彦(右一)带队调研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工作。
构建多元解纷机制
制度先行,机制保障。不能让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成为“空架子”,要通过机制保障、组织保障,将这项工作做深做实。基于这一思路,达拉特旗委政法委按照分级负责、调解优先、协调联动的思路,及时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实施方案》,对各部门的职能职责、联动模式、奖惩奖励等进行了细化,让多元解纷工作更加规范、有序。以永葆“赶考”路上的清醒,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全面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达拉特防线的既定目标。
分工负责“三级调”。“321”工作法是达拉特旗在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进程中找到的“最优解”,通过“嘎查村(社区)三次劝调、苏木镇(街道)两次联调、旗级一次终调”的模式,构建起分层递进、衔接配套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并以明确化解时限和责任人的方式,有效发挥好三级调解组织的作用,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部门联动“三声哨”。依托三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实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的联动联调工作机制,按照诉求事项疑难程度和轻重缓急分别吹响“快捷哨”“应急哨”“攻坚哨”,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根据不同“哨声”,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及时报到,积极应对重大、紧急、突出问题,快速回应群众诉求。
化解矛盾“一站式”。按照整合资源、诉调对接、便民利民的思路,达拉特旗专门将旗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设在达拉特旗人民法院,并入驻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各政法单位常驻,其他调解组织和律师团队常态化服务保障,涉事部门随叫随到,纪检监察部门跟进监督,配齐配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功能,组建10个专业调解室,真正实现了“进一个门、对一个窗、矛盾纠纷一揽子解决”的“一站式”服务。
“我们再次以方案的形式,对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进行细化和升级,主要是想做实‘联’字文章,压实各部门责任,真正做到真调实解。”达拉特旗委政法委副书记靳苗说道。
打造特色调解品牌
品牌带动,典型引领。与日俱新的多元解纷模式和无缝对接的联调联动机制,为消解矛盾于未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性保障。如何才能让新机制发挥新功效开启新征程,达拉特旗以打造特色调解品牌的形式,由点及面,培育了一批社会认同、群众欢迎的行业调解组织和个人调解室,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达拉特样板。
达拉特旗风水梁镇大纳林村某社,由于历史原因,在保留土地使用权的情况下,实行了整体搬迁,后因开发利用,该社土地被征用。大纳林村其他几个社的社员认为,既然整体搬迁走了,土地补偿款就应当归村集体,不应该由搬迁出来的社单独享有。因社与社之间的意见不统一,大家剑拔弩张,群体性纠纷一触即发。为了尽快将该纠纷消解于萌芽状态,村委会在多次调解无果的情况下,邀请“老周”出面调解,最终经过老周的耐心劝说,其他几个社才放弃了土地补偿款,该纠纷得到了圆满解决。
老周便是位于大纳林村“老周调解工作室”的主人公周有小。他说:“做调解工作不能有任何私心,更不能让老百姓寒心。过去曾因担任过村主任职务树立起了一些威望,大家相信你,你就不能让大家失望,只要从情理法的角度,换位思考群众的利益,大家对你的调解方案还是比较认可的。”“我们就信你”已经成为了当地百姓对“老周调解工作室”认可度的评价。该调解工作室自2021年8月成立以来,已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0余件。
“老周调解工作室”只是达拉特旗打造个人品牌调解室的一个缩影,或以调解员名字命名,或以调解室的特点命名,“老刘调解工作室”“付大姐知心话”等一大批特色品牌调解工作室,犹如雨后春笋纷纷亮相达拉特旗各村(社区),牢牢守住了基层矛盾化解的第一道防线。“个人调解室”建立以来,已妥善化解了895起矛盾纠纷,为群众解决了1000多个困难和问题,有力促进了矛盾纠纷的源头化解。
典型引领,让金牌调解成为示范。在达拉特旗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的一个调解室内,墙面上挂满了锦旗,锦旗的受赠者名叫李万功,赠送锦旗的主体绝大多数是各乡镇(街道)。从达拉特旗信访局局长岗位上退休后,他仍致力于社会稳定工作,在人民调解的征程上继续发挥余热。通过锦旗的赠送主体,看得出李万功既是一名“流动调解员”,也是一名调解“专家”,经他手调解的案件均属于久拖不决、疑难复杂案件。“现在的年轻人有想法没办法,我要当好‘老师傅’,把更多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人,充分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稳定贡献力量。”作为“编外”人员的李万功,对做好人民调解工作依然激情四射、信心十足。
之所以称李万功为“流动调解员”,是因为各苏木乡镇(街道)遇到难解的矛盾纠纷时,就会邀请其亲临现场释法说理。基层需求就是工作导向。达拉特旗在调解资源的优化上再次发力,创新探索了“流动调解”新模式,全旗启动了3个“流动调解室”,变“坐堂调解”为“上门问诊”,变“群众上访”为“调解下沉”,形成了“三级调”纵向贯通、“流动调”横向支撑、“三声哨”部门联动的多元解纷大格局,切实将矛盾纠纷“锁死”在基层,吸附在当地。
奏响统种共治音符
穷则思变,富则思远。由“统种”到“共富”到“共治”,达拉特旗依靠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打破地界、推到地垄,创新土地合作经营模式,实现了“小田”到“大田”的转变,走出了一条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共建共治共享新路径。“大田”里一排排郁郁葱葱的庄稼犹如绿色五线谱,“唱出”了统种共治的和谐音符。群众腰包鼓了,心里乐了,邻里之间家长里短少了,共同致富的话题多了。
达拉特旗作为农业大旗,矛盾纠纷重点集中在了土地上,而且地界纠纷尤为凸显。“统种共富”产业发展模式推行以来,通过土地整合,转变了过去耕种单打独斗的局面,打破了户与户之间的田埂,让土地变“数字”,打开了邻里之间的“心结”。以往划田不均、相互占地、用水用电等纠纷得到根本解决,滋生矛盾的土壤被彻底铲除,实现了涉地矛盾的源头治理。
白泥井镇侯家营子村官牛犋南社是达拉特旗推行“统种共富”模式的排头兵,在该社有一位群众统称的“刘庭长”,他德高望重,过去曾游走在田间地头,只要邻里间有矛盾,大家总爱找他说和。这个“刘庭长”就是该社社员刘二兵。“单打独斗的时候,邻里间经常因为地界、浇水、打药等问题引发纠纷,让人焦头烂额;自变‘大田’后,地界没有了,也不用自己耕种,而且还能公平分配到收益,大家怨言少了,欢声多了。我这个‘庭长’也‘下岗了’!”提起“统种共富”到“统种共治”的新变化时,刘二兵深有感触。
作为排头兵,“统种共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在达拉特旗黄河几字湾怀抱中的各苏木乡镇纷纷打破田界地垄,实行“伙耕伙种”“土地托管”等规模化经营,开启了“一村一田”新模式,“大田”里开满了“幸福花”,结出了“平安果”。
搬开“绊脚石”,铺就“平安路”。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是检验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标尺。达拉特旗政法各部门、各单位将牢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承诺,常怀远虑、居安思危,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全面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走深走实,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