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赵芳)锡林郭勒盟地处祖国北疆,与蒙古国接壤,拥有二连浩特和珠恩嘎达布其两个边境口岸,边境线长达1103公里。在这20.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101.6万草原儿女。而“地广人稀”是锡林郭勒盟最显著的特点,也是制约政法各单位更好地服务群众、治理基层的瓶颈问题。近年来,锡林郭勒盟政法系统聚焦科技赋能,以信息化、大数据引领政法工作从“人治”向“智治”变革,推动锡林郭勒盟政法工作驶入了创新发展的快车道。
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中,锡林浩特市结合“雪亮工程”“智慧安防”等重点项目,以“智慧城市”指挥中心为阵地,依托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一号通”平台,建成了全盟首个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智能管理平台。该平台集数据融合、云上计算、智能分析、联动指挥等功能为一体,对政治安全风险、社会治安风险、公共安全风险、网络安全风险、重大矛盾纠纷等进行实时预警、预测、预判,进一步提升了各类风险的洞察、防控、化解、治本、转化能力。
今年3月,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委政法委研发了具有“掌上办公”功能的“平安镶黄旗随手拍”微信平台小程序,建立并推行了“N+1+X”(即全旗群众发现问题上报+1个指挥平台接收派件+多个部门单位及时响应处理)运行模式。该小程序在5分钟内,就可以将收到的群众诉求或建议派发到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并且做到处理过程与结果的全程跟踪。据介绍,“随手拍”微信平台上线三个月已收到有效线索86条,办结70条,消除各类安全隐患47个,解决矛盾纠纷20起、处理环境卫生问题3件。
“过去,我们牧民想打个官司,可能要驱车数百公里,早上出发,到达市区时,法院都快下班了,可能需要往返数次才能办完一项内容。现在,我们有了‘不下班的法院’,办起事来方便多了。”牧民包斯琴说道。
包斯琴说的“不下班的法院”是锡林浩特市人民法院“自助便民诉讼服务中心”。该服务中心配备了远程人工视频服务、执行案件查询、法院信息展示等设备终端,可全天24小时提供自助或人工(远程)诉讼服务。案件当事人用身份证识别进入,便可自助向法院提交立案申请、上传诉讼材料、查询案件信息等,实现了“全天候、一站式、自助办”诉讼服务。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地区经济发展贡献政法力量是政法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2022年3月,苏尼特左旗人民检察院上线了“24小时检企服务平台”,开通“检企服务”线上通道,开辟了“法律咨询”“情况反映”“政策解读”“检企动态”“政策法规”“我的答复”六类服务,为民营企业提供长期、有效的法治保障和申诉渠道,更好地实现了“让网络数据多跑路,让人民群众少跑腿”的司法为民承诺。
锡林郭勒盟借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服务平台由实体向网络延伸,服务时间由工作期间向全天候延伸,服务空间由政法单位“窗口”向智能设备延伸,智慧法治建设已经成为锡林郭勒政法建设的新动力和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