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包头市东河区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对标对表中央、自治区、包头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要求,紧抓快办、先行先试,积极探索符合区情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期盼,体现东河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构建了区域统筹、上下联动、共建共治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格局,社会治理的能力与水平得到新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攀升。
包头市委政法委第二调研组调研指导东河区杨圪楞街道安居社区“红镜头”矛盾纠纷调解工作
统筹推进构建齐抓共建治理体系
抓好顶层设计。东河区委、区政府加强对社会治理的统筹谋划和整体推进,把市域社会治理、平安建设工作纳入东河区“十四五”规划,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任第一副组长、65家成员单位组成的东河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暨平安东河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东河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实施方案》,高标准、高质量谋划推进各项工作。同时,制定了《东河区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考核细则》,建立联席会议、督促检查和目标管理等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开花结果。
抓实政务服务。印发了《关于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和“一窗式”综合受理改革的通知》,通过制定东河区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制度,创新推出“码上服务马上办”微信服务平台,建成便民服务中心14个、便民服务站115个,全面推进“一网办、掌上办、一次办、就近办、帮您办”,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动员群团参与。制定了《东河区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实施意见》,创建了25个“人大代表之家”和14个“政协委员工作站”,成立了包头市首家民营企业纠纷调解工作室,建立了“青年之家”,成立了工青妇文综合保障中心……依托各个阵地,通过召开恳谈会、对口帮扶等形式,动员企业职工、妇女代表等群众广泛参与社会治理工作,全面构建市域共治“同心圆”。
发挥组织力量。成立了东河区商会组织、社会组织、“小个专”、物业行业总支部委员会和安泰公证处党支部、滨河老年公寓党支部等4家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力量,广泛参与社会治理。不断加强平安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广泛招募热爱公益事业的村(社区)党员、居民、志愿者等人员参与基层治理,成立志愿服务组织312个,注册志愿者73853人,为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构筑网格治理。按照城区350户、农区50户的标准,精准划分网格872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1100名,实行AB岗及时补位机制,建成了纵横交错、联动发力的网格化治理体系。成立网格党支部247个、楼栋党小组362个,将党的建设、综合治理、平安建设等全部纳入网格管理。同时,积极开展“网格化+人民调解”工作,网格员担任人民调解员,将服务触角延伸向每个角落,推动实现小事一格解决、大事全网联动,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综合施策创新联动共治工作格局
规范化建设夯实治理基础。近年来,东河区始终把加强综治中心、“一站式”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设作为打牢社会治理基层基础的关键,全力推动两个中心建设提档升级。先后打造了杨圪塄街道安居社区、铁西街道俪城社区等一批高质量综治中心,各级综治中心、“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有效整合信访、司法、民政等部门力量,为群众提供全覆盖、全领域、全过程的优质服务。
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群防群治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东河区坚持把群防群治作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制的有效路径,不断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着力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组建义务红袖标巡逻队伍28支,吸收物业管理员、快递员、外卖员、出租车司机等多种平安建设志愿力量4762人,组建“包头义警”队伍,积极参与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有效解决了基层群防群治力量短缺问题。
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不断健全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积极打造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队伍,成立了由司法干警、公安民警、律师、人民调解员等人员组成的“集结号”法治小分队13支,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8个,全力打造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协同联动的大调解格局。同时,在14个(镇)街道、115个(村)社区均建立了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站,实现区级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全覆盖。积极打造调解品牌,涌现出“崔强聊吧”“全伟工作室”等特色品牌调解组织32个。三年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4487件,调解成功14381件,调解成功率99.3%,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防范化解公共安全风险。不断完善公共安全案事件(事故)预警、预测、预防机制,对道路交通、人员密集区域、校园周边、水电热油气、消防、铁路、电梯等重点设施以及涉危涉爆、食品药品、建筑工地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专项检查。近年来,开展各类安全检查39410户(次),发现安全隐患7299条,完成整改7208条,隐患整改率达98.75%。通过高频次检查,2022年,实现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目标。
齐抓共管激发平安共享治理活力
打造智慧集成平台。信息化建设是赋能社会治理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东河区委政法委不断探索市域社会治理新途径,依托综治视联网和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打破信息壁垒,全面整合、互联、共享政法各单位信息资源,创新建设了东河区市域社会治理智慧研判平台,实现对社会治安状况、矛盾纠纷研判、案件审理等有效监管,不断向“全域覆盖、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市域治理数字化目标迈进。
扎牢社会稳定防线。打好“堵、疏、治、树”组合拳,健全信访工作“十化”常态化机制,信访工作“三率”走进全市前列。创新建立街面网格化管理机制,对辖区12000家底店商铺,采取“街长+N员+1”模式,彻底解决城市管理的堵点和难点,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发挥平安共治作用。积极开展平安校园、平安街镇、平安医院等创建活动,2022年被自治区授予“平安内蒙古建设示范旗县区”荣誉称号,并连续两年蝉联“平安包头年度考核”第一名。打造村(社区)“红色蓄能站”39个,激励新业态群体在文明城市创建、基层治理等方面的先锋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成立了“东河区家长学校教研中心”“东河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全面推进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建设;开展“把爱带回家,关爱妇女儿童”慰问等活动,加大对留守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救助帮扶;建成了区、街(镇)、村(居)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立了16个法官工作站和“社区检察驿站”,实现了公共法律服务与老百姓法律需求无缝对接;法律援助工作做到“应援尽援”,加大对刑满释放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的管理,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其更好地回归社会。广泛开展普法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等“六进”宣传活动。三年来,累计开展普法宣传活动900余场次。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迈步新征程,东河区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以政治强引领、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强教化、以自治强活力、以智治强支撑,创新治理模式,打造服务平台,在稳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力争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叫得响、传得开的品牌,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