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
智慧法院建设是人民司法事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新期待。2022年11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在全国法院第八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暨互联网司法工作推进会上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深入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和互联网司法工作,更好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近年来,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持续提升“一站式”效能,坚持硬设施与软环境并重、线上与线下融合推进,持续深化“线上+线下”的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智慧法院建设。该院依托内蒙古法院诉讼服务网、移动微法院、12368热线等平台,让群众“不见面”、“不用跑”完成各类诉讼程序,实现从现场办向网上办、掌上办转变,不断提升指尖诉讼便利度,努力让群众全时空、全流程“一网通办”各项诉讼事务。通过持续不断的智慧法院建设,目前,该院从立案到执行全过程已经在空间上完成了从PC端到指尖的升级,时间上实现了“24小时不打烊”,打通司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现在,网上立案、网上缴费、“云端”调解、“云”开庭、线上申请保全……一幕幕智能化场景已成为该院法官们的工作日常。
庭审现场。崔翼摄
“多元立案”便捷高效暖人心
走进包头稀土高新区人民法院立案大厅,导诉台上的立案一次性告知书格外醒目,“暖心提示卡”等便民卡片摆放在导诉台上,方便告知当事人立案等相关事宜。据介绍,针对属于包头稀土高新区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该院严格履行一次性告知义务,对于提交的起诉材料不符合形式要件的,一次性全面告知当事人应当补正的材料和期限,杜绝出现让当事人反复补充立案材料的现象发生,尽量让当事人少跑腿。该院以科技优化服务,开通了网上立案和电话预约立案服务,当事人只需动动手指或以电话预约的方式提前预约立案时间,无需现场排队等候,既方便又节省时间。“我院会定期在公众号上推送网上立案的操作步骤,方便当事人通过网上进行立案,同时针对操作手机不便的人群,我院还开通了立案服务热线,当事人只需拨打我院的立案服务热线,即可进行立案。”包头稀土高新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主任郭丹丹介绍道。
据了解,从2022年10月疫情开始至今,有多起劳动争议案件,由于通过仲裁后没有达到满意的效果,需在15天内提起诉讼,但由于疫情原因无法到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通过网上立案和电话立案的方式在包头稀土高新区法院进行了立案,及时保住了诉权。在一起劳动合同纠纷中,原告当事人李某因疫情原因不能来法院立案,便通过网上立案的方式进行了立案。“本以为我的案子因为疫情会耽误了,立不了案了,没想到网上操作提交相关资料,这么快就立案成功了。”当事人李某欣慰地说道。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除了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诉讼服务,该院还推动“一网通办”,提高涉企纠纷办理效率,引导、帮助涉企纠纷当事人优先选择网上立案、跨域立案、在线调解、在线送达、网上缴退费、网上保全、网上鉴定、网上开庭等智能化平台,办理诉讼服务事项,实现涉企纠纷当事人“一次不用跑”的目标。
“融合法庭”科技红利惠民生
2022年12月,包头市首个“融合法庭”在包头稀土高新区人民法院正式落成。该院原一号法庭的庭审设备焕然一新,在原有“科技法庭”“智慧庭审”的框架基础上,“融合法庭”将互联网、政法专网、“三方庭审”专线融为一体,实现了各类远程端任意组合进行跨网系、跨地域进行庭审。
在该法庭上线投入运行之后,其完善强大的功能让法官们在实操中赞不绝口。“在‘融合法庭’助力下,案件实现收送达无遗漏、应诉无障碍、记录无缺项、卷宗同步化、签章一体化,给各环节的工作效率都带来了巨大的提升。”包头稀土高新区人民法院综合审判庭庭长赵国艳说。
在“融合法庭”,记者看到,在开庭时,该法庭系统的笔录同步展示在审判员、原被告席位各设置的那块高分辨率触控屏上,当事人、书记员、审判员都可以随时对笔录内容进行标注,并同步显示在庭审各方的屏幕上,使笔录在庭审过程中一次成型,无需庭后当事人、律师再花费时间阅卷,减少了当事人的讼累。笔录同步功能和语音识别功能相结合,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绝佳效果,既保证了庭审全过程的高效率,又确保了庭审笔录的高质量。在庭审过程中,当事人可以将自己携带的各类证据拍照记录,上传到审判员的触控屏。一方面方便出示于各方当事人,另一方面可以直接粘贴于笔录中,上传到卷宗里。拍摄的证据还可以随时反复观看,满足了质证方合理需求。同时,“融合法庭”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将网络开庭的外网信号数据传输到内网检察院、法院、看守所三方使用的智慧法庭庭审终端。“以前只能用来线下庭审的法庭电脑也可以进行网络庭审了。庭前准备所需时间相比以前缩减了99%以上,大大降低了司法成本。”赵国艳感慨道。此外,“融合法庭”的“一键指纹”“语音识别功能”等功能,充分利用信息化红利实现了跨平台数据互联互通,极大地提升了办案便利度和办案效率。
“云端执行”司法为民护正义
不仅如此,2022年疫情期间,包头稀土高新区人民法院通过GI S可视化系统和智慧执行APP进行线上办公和应急值守,充分发挥执行指挥中心应急管理和协调调度功能,为疫情期间执行工作正常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疫情期间,各银行网点均暂停办理业务,但对需要续冻结存款的案件,通过我们的执行法官与银行领导多方联系,得到银行领导和业务人员支持,成功续冻结被执行人银行存款,解决申请人燃眉之急。”
2022年10月1日至今,该院执行局充分发挥网络查控和线上调解优势,共执结各类案件72件,冻结银行存款300余万元,发放执行案款2444.78万元,通过淘宝网络司法拍卖平台上拍7件财产,成交1件,另有3件等待开拍。
一桩桩圆满解决的案件,一件件司法为民的暖心事,一次次利用科技“红利”便民利民的举措,都彰显着包头稀土高新区人民法院立足前沿科技,助推司法制度改革,让人民群众更便捷、更直观地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据统计,2021年1至12月,科技法庭开庭1506件、直播案件703件,融合法庭案件30余件。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包头稀土高新区人民法院将继续深入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和互联网司法工作,加快优化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构建“云端”调立审执一体化工作格局,以现代科技手段解决各类工作难题,开辟司法正义与信息技术交相辉映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