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铸就金色盾牌奉献书写平安答卷为妇女全面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传统文化与实践经验的碰撞是最好的共鸣
第08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455期:第08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1-06

传统文化与实践经验的碰撞是最好的共鸣

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司法局局长●吉雅图
语音朗读:语音播报

我通过工作与生活的实践和大家分享的话题是传统文化与实践经验的碰撞是最好的共鸣。

2000年我参加工作,当时工资比较低,我一边靠仅有的工资维持着自己的生活,一边帮父母供弟妹上学,感觉一股无形的生活压力重重的袭来。

有一天,我偶尔读到了《孟子》这本书,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对我的触动很大,并由此产生了心灵上的共鸣。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感觉受益匪浅,开始不再畏惧各种困难,信心十足的拥抱每一个灿烂的日出。后来,我又有幸读了孔子、老子、庄子等圣贤的著作,让我的思想再一次得到了启迪和升华,这也是让我能够坚持在基层工作13年的一个重要因素。基层是我成长历练的地方,基层是我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舞台,令人难忘和怀念。在基层工作时,我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对一切都十分感兴趣,心中无杂念,思量和学习不同领导不同的工作风格与他们的工作才能,久而久之,我从一个初涉社会的旁观者逐渐融入了社会这个大家庭,变得敢于接受挑战,写作能力和其他工作能力都上了一个台阶。

13年的基层工作经历,告诉了我一个深刻的道理,就是理论一定要联系实际。要提高主体认识能力,必须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去亲身体验反复磨练,这个认识也许是通过漫长的基层实践得来的,必须是漫长的,唯有如此,你的能力、观点和方法才能有所发展,知识和经验才能有所提高,情感、意志、性格和心理素质等才会因环境和条件的影响而有所改变,这也就是主体认识能力。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有一个很重要的思维,就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改造客观世界面前赢得主动。

以上就是我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读先秦诸子的经典著作结合个人工作经历的一些粗浅看法。

经典永远是经典,是一个民族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精神食粮,他们关心的问题是人类永恒的问题,如什么是人生、什么是幸福?这样一些问题永远回答不完,我们现在还会问同样的问题,没有终极答案。我从孔子那里读到了一颗爱心,这个爱心叫“仁”,我从孟子那里读到了一股正气,这股正气叫“义”,从老子、庄子、荀子那里也读到了人生智慧,学会了辩证法、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和进取心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经典教给我们的东西是需要我们自己去实践才能够得到的东西,经典并不能直接赐给你所需要的东西,无论我们走什么样的路,你只要勤奋自强不息,你只要坚持不谢地去寻找适合你的东西,你最终一定能够实现你的愿望。经典不能赐予你直接需要的东西,而是指引你行走的方向,一个气球能够升起,是因为气球里充满了氢气,当一个人能够得到全面提升的时候,是因为他内心里有一个自强不息的信念,这个信念就来源于我们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这也是我与大家分享传统文化经典著作的个人心得。我觉得大家有时间多读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如果你走近它,相信你一定会深深地爱上它,并会让你受益匪浅,因为它的精神食粮似蕴含无穷宝藏的大海,让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友情链接
金启程2  -  金启程科技 

Copyright © 2011 内蒙古法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兴安丽景一号楼八楼   邮编:101501  电话:0471-4687547  传真:0471-4687547  邮箱:xxxxx@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