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绽放异彩平安建设扮靓品牌
第07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702期:第07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8-09-25

社会治理绽放异彩平安建设扮靓品牌

———全国省级法治媒体“海南建省30年·平安采访行”见闻

本报记者李楠赵鹏姣
语音朗读:语音播报

9月10日至14日,来自全国29家省级法治媒体的80多位新闻人齐聚海南,对海南平安建设中的特色亮点进行深入采访。采访期间,记者不仅感受到平安海南建设中的经验亮点,更体会到了海南政法人身上的温度。海口市美社村通过村规民约的“法典”,成为无上访、无涉毒、无刑事案件、无犯罪活动的“四无”平安村;琼海市沙美村将当地传统“公道”文化融入矛盾纠纷化解;陵水黎族自治县通过综治中心、“雪亮工程”、网格化服务管理“三位一体”新机制建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行走在“疍家渔排”的网格员,成为当地群众的贴心人……海南社会治理亮丽的特色品牌令记者印象深刻,大受鼓舞。

采访团在陵水县综治中心观摩采访。

采访团在美社村采访平安乡村建设情况。

陵水海上网格员接送孩子回家。

沙美村《村规民约》。

村规刻在石上“法典”一路护航

美社村树起“国家级”标杆

“严禁贩毒吸毒涉毒;严禁赌博、打架、斗殴、酗酒、闹事……”这是海南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委会美社村《村规民约》的部分内容,也是该村村民共同治村的一部“法典”,刻有村规民约的宣传语就刻在主村道中间位置一块高约2米、宽约1米的巨石上。几十年来,这些“共同约定”潜移默化地融进了村民的骨子里。

“我们这儿村规严谨,民风淳朴,一直传承着祖先立下的规矩,十几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盗窃案……”作为村子里的“百事通”,村民小组副组长王建平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该村经村民民主讨论,将一些优良传统约定为村规,专门留存文字档案。再后来,村民共同商议制定了十条村规民约。2008年,秀英区委宣传部将这十条村规民约刻在了石碑上,放在该村醒目位置以示警醒。十条村规作为村民的行为规范守则,历届村组干部都认真负责,敢抓敢管。

该村坚持法治建村,通过村规民约约束村民,提高村民素质,并积极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中心,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实行坐班制,对受理的案件实行首问负责制,将其作为全村矛盾纠纷、信访受理、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主阵地”,切实做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打造出具有海南特色的“枫桥经验”美社样板,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提供了许多可推广可复制的宝贵经验。

近年来,美社村荣获了全国“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先进示范村、海南省“十大文化名村”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同时也是无上访、无涉毒、无刑事案件、无犯罪活动的“四无”平安村。

“公道”滋润心田 联防共护平安

沙美村为美丽添加坚实屏障

今年4月,琼海市博鳌镇沙美村获评“海南美丽乡村”,昔日落后的村庄蜕变为如今景美风清、和谐平安的美丽新乡村,得益于沙美村传承已久的“公道文化”,更离不开村级治安“技防”和“人防”的守护。

如果说小桥流水人家是沙美村的躯体,那么历代传承的文化则是沙美村的“灵魂”。几十年间,沙美村的“公道文化”帮助解决了村民间数不胜数的矛盾纠纷,代代相传的“村规民约”已经融入村民生活,成为约束举止行为的无形合力。

沙美村的“公道文化”源于“吃公道”。改革开放初期,物质条件欠佳,琼海形成了集体聚餐的吃饭形式,大家为了平等地同吃一只鸭或鹅,就会请一位德高望重的人“主持公道”分而食之。随着物质条件的好转,“吃公道”在沙美村逐步演变为了主持公平正义、为民做主的“公道文化”,也成了化解矛盾纠纷、建设平安乡村的“润滑剂”。与“公道文化”相伴而生的,是“村规民约”。

“遵纪守法,崇德向善;爱国爱家,公民典范。”在沙美村环湖路边,竖着一块“沙美村规民约”的牌子。记者看到,“村规民约”里不仅有村民爱护花草保护环境的约定,还有对村民遵纪守法、远离黄赌毒等的相关约定。

“‘村规民约’也是我们的行动指南。”正在散步的村民苏广川称,自己家里也抄写了“村规民约”,不仅用来约束自己,还用来教育孩子,提升家庭文明水平,守法有德,以小家促大家,为沙美村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此外,联防队员也是守护沙美村平安和谐的关键力量。联防队与辖区派出所形成了联动联勤工作机制,共同守卫着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沙美村的平安建设添加了一道坚实屏障。

推进“三位一体”赢得群众赞许

陵水县打造信息化综治服务升级版

“阿婆,这些东西不要堆在这里,现在天气炎热,容易引发火灾,很危险的。”近日,陵水黎族自治县椰林镇中山社区中山网格员罗小浪在辖区走访时发现,一老人家中纸箱、废弃物品成堆,而且大部分在阳光下暴晒,极易引发火灾。罗小浪将现场情况及图片上传到“社管e通”APP,并帮助老人将物品转移到空旷阴凉的地方,同时联系相关职能部门,上门将老人家中废弃的物品回收,不到一小时便将这一安全隐患消除。

从背着各种记录本走村串户给群众做记录,到只需轻点手指就可将各种图片文字信息录入系统,罗小浪深深地体会到陵水县探索推进综治中心、“雪亮工程”和网格化服务管理“三位一体”新机制建设带来的好处和变化。

陵水作为海南“三位一体”新机制建设的试点市县,2017年5月开始积极探索创新,以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为重要基础,以“雪亮工程”为技术支撑,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手段,将三者有机结合,一体化运行、实体化运行,切实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提高社会治理信息化水平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宝贵经验。

在陵水县信息指挥中心,一张近10米长的显示屏大屏幕上,不断滚动直播着陵水县多条重点路段的监控视频及各类民生信息,该系统同时还连接着各乡镇的综治中心,以方便工作交流。中心工作人员王海果一边紧盯着大屏幕,通过监控实时掌握各个现场情况;一边通过基层治理综合信息平台,查看待办事项是否已落实。

据了解,目前陵水县综治中心已搭建了县级、乡镇级、村社区级和片区网格的四级用户平台,并整合各职能部门资源,形成了“五级联动”机制。以“实时发现、及时化解、便民为主”的原则,通过“互联网+网格”的思路,以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全方位、多元化的社会治理模式。

网格牵系八方 搭建“连心桥梁”

陵水县构建海上社会治理新格局

“小海哥哥早上好!”“小黎早上好,上船要小心脚下。”9月3日上午7时30分,网格员郭雪海早早便驾驶渡船来到学生黎石养家中的渔排等候。

“今天一共有12个孩子,因为住所比较分散,所以要逐个去接他们。”郭雪海一边为船上的孩子穿上救生衣,一边叮嘱他们不能在船上打闹,虽然到码头的路程仅仅几分钟。

此时,陆上网格员曾祥芬已经等候在码头,在完成与郭雪海的交接后,接下来将由她负责送孩子们前往新村小学。曾祥芬说,这些孩子都来自附近的新村镇中心小学,因为父母有时出海打渔等缘故,中午和晚上放学由网格员负责接送。他们这样风雨无阻地接送渔民小孩上下学已经坚持了2年。

陵水县综治中心主任王雪娇告诉记者,除海陆网格员间的无缝衔接外,在陵水县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可实时通过公共安全视频监控(“雪亮工程”)和网格员手机终端轨迹进行巡查,同时协调城管、渔政、边防武警、气象部门等多种力量参与,共同确保孩子们回家之路的平安。

据了解,陵水结合海上平安建设实际,从2013年起,将渔排区划分为4个网格,并从当地居民中选聘出4人担任网格员,在服务群众生产生活、矛盾纠纷化解、普法宣传教育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架起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海上网格员是陵水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一项创新举措,是鼓励发动群众参与平安建设工作的宣传员,更是干部与群众之间重要的桥梁,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海上社会治理格局提供了重要保障。”陵水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张纳军自豪地说。

  
                     
友情链接
金启程2  -  金启程科技 

Copyright © 2011 内蒙古法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兴安丽景一号楼八楼   邮编:101501  电话:0471-4687547  传真:0471-4687547  邮箱:xxxxx@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