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治”融合齐发力乡村治理展新颜
第16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416期:第16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9-28

包头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巡礼———

“五治”融合齐发力乡村治理展新颜

———包头市石拐区五当召镇缸房地村乡村治理工作侧记

本报记者●王欣
语音朗读:语音播报

“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一个地理位置偏远的小小村庄如何能获得这些“国字号”殊荣?近日,记者带着这个疑问来到了这个小村庄,探索其发展变化背后的故事。

包头市石拐区五当召镇缸房地村位于包头市区东北约30公里,村域面积3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不到3000人。曾经的缸房地村是石拐区贫困人口最多的一个行政村,群众法治素养不高,法治环境不够优化,矛盾纠纷和治安形势压力较大。自中央政法委全面启动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以来,石拐区积极探寻基层社会治理的规律和有效方法,推动构建“政治引领、法治保障、自治强基、德治教化、智治支撑”的“五治”融合为抓手的乡村治理体系,缸房地村的发展正是得益于此。

帮助老人完成人脸验证。 李捷摄

志愿者为村民义务理发。 李捷摄

医生为村民义诊。 李捷摄

开展上门维修服务。 李捷摄

政治引领

增强治理凝聚力

党的绝对领导是市域社会治理首位,综合考虑地域面积、人口数量、人口分布、服务半径等因素,缸房地村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形成了“党建为引领、精细化管理、多元化支撑、精心做服务”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缸房地村互助幸福大院是为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居住的养老型社区,2021年被评为国家级老年友好型社区,为了做好养老服务工作,缸房地村两委仔细研究,围绕“党建+农村养老服务”,制订了“365”工作法。

“3”就是对3个便民服务窗口升级改造。对党群服务中心、爱心超市和老年活动室的便民服务标准进行了提升。将原来村两委的二楼办公室全部腾退改造成法律援助室、儿童之家、棋牌室和书画室,实现了“办公最小化,服务最大化”。

“6”就是6项便民服务。该村党支部成立了一支志愿服务队,在幸福大院推行了点餐送餐、送医送药、上门认证、上门理发、网格呼叫和卫生保洁6项便民服务。

“5”即为群众办5件好事实事。2021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开展,先后实施了7个自然村11000平米房屋保温工程,幸福大院的2300平米屋顶的防水工程、为75户居民进行天然气改造、为110户居民进行暖器片更换及安装便民扶手。

这些好事实事的实施,进一步凝聚了党群关系,使党员真正的“坐”到群众板凳上,“想”到群众心坎里,“干”到群众家门口,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缸房地村党支部书记刘刚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缸房地村充分发挥网格管理作用,形成了项目服务清单落实到人,跟踪督办,促进排查调处责任落实,实现了整合基层社会治理力量,优化人财物等资源配置,打好了疫情防控阻击战。”

法治保障

催生治理推动力

“遇到问题别着急,先去法律室问一问。”村民刘大爷说:“我之前特别关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问题,村里建起了法律援助室,我可以随时去了解自己关心的法律知识,消除了我很多困惑和担心,心里面踏实了不少。”

村民知法、守法、懂法、用法,是基层矛盾化解的重要力量,近年来,缸房地村整合法律服务志愿者、“千名律师进乡村”“雨宁法律工作室”等力量,利用乡镇赶集、农闲、集会等时间节点,深入农户院坝、田间地头,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活动,为需要帮助的村民伸出援手,把一些纠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做到化解纠纷不出村,从而减少信访、诉讼事件。对于需要通过司法机关或相关政府部门解决的问题,通过法治宣传活动也能给村民提供相关信息,帮助村民与法律维权机构建立联系。

据缸房地村法律顾问顾玉清介绍,在关注基层群众法治需求方面,“法律专家”侧重于针对农村地区土地确权、征地拆迁、老人赡养等方面矛盾多发的问题进行法律解读,村两委成员、包村领导通过定期下乡走访,收集掌握群众法律服务需求,开展“哪类问题多发、群众想了解什么,就上门宣传什么”的“订单式”精准普法,切实提升普法针对性和有效性。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巩固辖区稳定、安全的良好社会环境,缸房地村还严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常态化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工作,大力宣传平安建设、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类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安全防范知识,提高群众治安防范意识,自我防范能力。

自治强基

激发治理源动力

“我们积极引导村民共同参与乡村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后形成具有特色的村规民约。实施积分制管理,对积极参与义务活动、配合工作、和睦邻里、带头致富的家庭或个人登记积分,定期到积分超市兑换物品,让乡村治理工作可量化、有抓手,将‘村里事’变成‘家家事’,由‘任务命令’转化为‘激励引导’。社区居民主人翁意识增强了,参与社会治理积极性提高了。”缸房地村党支部书记刘刚说道。

据了解,目前缸房地村通过规范完善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和工作运行体系,不断加强村民委员会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成立乡贤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

村民自治协会既是村规民约执行情况的监督员、文明乡风劝导员,又是各类矛盾纠纷协调处理员、治安巡逻员等等,总之村里的大小事务管理都纳入了自治协会的工作范围,做到了村民自己管理自己。村民真正实现了从“台下看戏”到“上台唱戏”的角色转换,逐步实现从“他律、他治”到“自律、自治”的可喜转变。

德治教化

凝聚治理向心力

“柏油马路修进村,危房改造解民困,村规民约树新风,面貌新!”这是缸房地村村民自编的三句半《喜看乡村风光美》中的词语。词句中的美好,展现的是缸房地村的美好生活。

依靠政策、依靠土地、依靠科技,依靠勤劳和智慧,缸房地村百姓的生活富裕起来了,富裕起来的缸房地村开始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记者看到,村规民约宣传栏上的内容,从生活方式、环境卫生、防火防灾、文明治丧、人际关系、明码标价、理性维权等方方面面对村民进行了“约定”。为激励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缸房地村设立乡贤文化超市,明确村民生活行为积分评比做法,通过积分兑换奖品的方式,提升村民良好风尚。

刘大爷老两口,住在村里建设的幸福大院里,老人不仅打扫好自己门前的卫生,每天还将房前屋后的两条街道都打扫干净。被评为“五星级住户”的刘大爷言语里透着他自己“悟出”的哲理:“我们的村再不是过去的村,我拾掇的其实是我们的幸福生活。”

智治支撑

提升治理保障力

“小网格”连着“大民生”。网格员制度建设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网格员是服务群众的重要力量,有助于主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将矛盾纠纷解决在激化前,搭起为民服务的连心桥。

今年年初,2022年度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信息采集及资格认证工作开始,由于认证需要人脸验证识别,而有些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子女又不在身边,人脸验证成了他们的烦心事。见此情况,缸房地村的网格员出手相助,仅两天时间,就帮助这些老人完成了人脸认证。

包头市石拐区政法委副书记庞燕介绍到,在服务民生方面,缸房地村不断加大科技赋能,把窗口移到网上、连到掌心,搭载“石拐区社会综合治理矛盾调处平台”,对各类事件实时监测、协同指挥、分流处置,打造高效联动、运转灵活的线上线下联动治理体系,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进一步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缸房地村全力推进“五治融合”,情系百姓、解了群众的难,暖了群众的心,映红了群众幸福的笑脸。

  
                     
友情链接
金启程2  -  金启程科技 

Copyright © 2011 内蒙古法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兴安丽景一号楼八楼   邮编:101501  电话:0471-4687547  传真:0471-4687547  邮箱:xxxxx@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