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群众支持,再难的事也会变得容易;没有群众支持,再容易的事也会变得很难。因此,不断提高基层群众的自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五原县不断加强基层治理,积极推动社会治理理念、机制、方法创新,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先后在乡镇、社区全面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通过组建“微组织”、开展“微服务”、推行“微教育”、实行“微管理”、强化“微监督”、落实“微调处”,探索出了一条以“网格化+微治理”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有效途径,逐步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社会治理体系,有效提升了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水平,“网格化+微治理”模式在争创全国平安建设示范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五原平安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转变思路强化核心科学组建“微组织”
扎实推进“一网统筹、多网融合”的“网格化+微治理”模式,将基层综治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平安办、综合执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整合汇聚成“一张网”,以农村每30—50户、社区每200—300户划分一个网格为标准,完善细化网格1402个,选优配齐1509名网格员,覆盖县镇村组四级,确保了人进户、户进网格,做到100%覆盖。
每名网格员充分发挥“六大员”(社情民
意信息员、便民事项办理员、法治政策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环境卫生监督员、治安联防巡逻员)作用,每年有效解决各类矛盾问题2000余件,全县组建党员先锋小组、“红袖标”治安联防小组、禁赌禁毒小组、法治宣讲小组等“微组织”787个,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5000余人(次)。天吉泰镇毛家桥村被评为“全国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工作经验入选内蒙古十大普法依法治理创新案例。
聚焦民生聚拢民心精准开展“微服务”
树立“大抓基层、全员落实、顶格推进”鲜明导向,聚焦居民急难愁盼,围绕平安法治建设、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治安联防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乡镇、社区依托业主委员会作用,累计收集居民群众“微心愿”500多个,全力服务小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村组依托综治中心等便民服务平台,累计开展民事代办、志愿服务、邻里互助等服务1024场次,彻底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同时,全面推进“雪亮工程”建设,不断提高“雪亮工程”与网格化管理的配套程度,构建专群结合的防控网络,村民居民有小事小案直接向网格员报告,实现“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网格化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移风易俗树立新风特色推行“微教育”
针对群众的教育管理缺失、缺少抓手,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管用,村组(社区)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五原县充分利用五原长安网、微博、“法润万家”微信群搭建“微平台”,在“网格”内推行“微教育”,让乡风民风美起来。利用线上教育,以网格为单位建立微信群,将镇村干部、“第一书记”、网格员等全部加入,依托五原长安网、两微一端,定期在“微网格”内推行“微教育”。整合线下资源,在每个“网格”中培养1名法律明白人,每个乡镇(社区)网格内聘用1名法律顾问,通过法治宣传进社区、进村组、进企业等开展“微教育”560场次,受众人数达到7.5万余人次。
充分发挥榜样力量,开展了平安家庭、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评选平安家庭162个,形成崇德向善、扶危济困、家庭和谐、邻里和睦的村风民风。
激发群众内在动能精细运作“微管理”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依托诚信体系建设,将居民小组内存在的道德缺失、环境脏乱、游手好闲等现实问题,作为制定村规民约的重要内容,给村民群众立好规矩。同时,依照村规民约,逐户建立村民诚信档案,由村民党小组、理事会,对照诚信评价项目,随时记录,定期公开,及时提醒,年底汇总村民诚信评定结果,对孝敬老人、爱护环境表现突出的给予红榜表扬,对诚信缺失、屡教不改的黑榜公示,列入诚信“黑名单”,在项目争取、政策扶持、临时救助等方面授信限制,倒逼村民懂规矩、守规矩。
通过“微管理”,五原县天吉泰镇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的基层治理理念,已经在五原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严明纪律紧盯问题大力强化“微监督”
治理基层领域的各种乱象和贪污腐败、权钱交易,必须在严格权力监督制约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公开,让基层“三务”置于透明中、阳光下。五原县下沉监督职能,在村民小组“微组织”成员中确定1名村务监督员,紧盯村民征地拆迁、集体资金管理使用等重要环节开展监督。
充分发挥特邀监察员、政风行风评议员、财务监督员、纪委委员、村级纪检员、村务监督员“六员”作用,全面完成117个行政村、771个村民小组资金大清理、财务大清查和线索“大起底”,查处“雁过拔毛”式腐败案件47件,挽回资金350多万元,有效防止了“蝇贪”问题发生,群众对“三务”监督和公开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形成合力化解矛盾全面落实“微调处”
为切实解决老百姓的烦心事,充分发挥“网格”联系贴近群众的优势,在网格层面,网格员或治安联防小组等“微组织”围绕小隐患、小矛盾、小纠纷、小事情、小案件“五小”问题,定期走访排查,落实大排查、大调处、大化解、大走访、大接访“五大”行动,完善社情民意记录,发现“微矛盾”由网格员提前介入,社长和网格员共同进行“微调处”,年均有效调处网格内出现的“微矛盾”300余起,从源头减少了矛盾纠纷数量和隐患,确保了“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
通过组建“微组织”、开展“微服务”、推行“微教育”、实行“微管理”、强化“微监督”、落实“微调处”,让网格员下沉到各自负责的单元网格中,有效地避免了工作“盲区”和“真空”,变“群众找上门”为“找上群众的门”,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群众从思想上实现了“我该向集体要什么”到“我能为集体做什么”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