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飒为戒毒人员讲解法律知识。 袁雪英摄
“我30多岁接触毒品,56岁结束最后一次强制戒毒,再到6年不复吸的社区戒毒,可以说半生都在与毒品抗争,我总是在立志戒毒与妥协复吸中来回徘徊,我想把自己的经历讲出来,让没有吸毒的人远离毒品,让吸毒的人树立信心,早日脱离。”62岁的专职戒毒宣传志愿者郇长胜说。郇长胜是呼和浩特市人,原来从事服装批发行业,生意做得有声有色。1997年,在他人的介绍下,第一次吸食海洛因,从此开始了长达25年的吸毒与戒毒经历。在此期间,他5次进出强制隔离戒毒所,强制戒毒时间长达10年。郇长胜告诉记者,他每一次走出强制戒毒所的大门时,都下定决心决不复吸,可是每一次都抵不住诱惑,短则一两个月、长则半年,很快就再次陷入毒品的深渊。但这一次,他已经6年未复吸,而且从一名反复吸毒者变成了一名戒毒宣传志愿者,每天的工作就是向人们介绍自己吸毒与戒毒的经历,宣传毒品的危害、普及禁毒知识。他认为,能有今天,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南街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工作人员的帮助。
据了解,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南街社区戒毒 (康复)工作站成立于2016年12月,工作人员由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强制隔离戒毒所司法警察共同组成。工作站采取“一人一档”的康复管理方式,每一名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在来到戒毒工作站的第一天,工作人员就会根据他的个人身体情况和心理情况制定一份个人社区戒毒计划,并与戒毒人员签订社区戒毒康复协议。根据戒毒人员戒毒意志强弱的不同,在常规每年不低于22次尿检、22次谈话的基础上,安排不定时抽检。同时,根据每一次谈话的结果,酌情增加尿检和谈话的次数。如果戒毒人员出现情绪不稳定等情况,还会安排电话谈心或者家访。“我们还会不定期开展禁毒宣传活动,组织观看禁毒题材的电影,让戒毒志愿者给戒毒人员做宣讲等工作,督促他们提高警惕,绷紧心弦,远离毒品。”戒毒工作站副站长云飞介绍。前来接受尿检的戒毒人员项某表示,在戒毒工作站工作人员的监督和鼓励下,他们复吸的机率变小,而且在生活有困难时,还可以找戒毒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帮助解决,这对他完全戒毒更加有信心。
戒毒工作站站长、大南街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张泽民介绍,很多戒毒人员因长期吸毒,身体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损伤,有些患有疾病,戒毒工作站会关注各种用工信息,与辖区企业沟通,帮助他们找到力所能及的工作,也会在他们生活上有困难、家庭成员间有矛盾,造成心理波动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帮助他们树立长期戒毒的信心。
呼和浩特强制隔离戒毒所回归指导大队教导员朱飒也是该戒毒工作站的工作人员。记者采访期间,他正在为一名社区戒毒人员作心理咨询。朱飒表示,他见过不少刚走出戒毒所不久就开始复吸的戒毒人员,作用一名警察,他同时是一名社区戒毒工作者,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尽全力加强对社区戒毒人员的管理,防止复吸。“如果通过戒毒工作站的工作,能少一个复吸人员,那毒品市场就少一个‘客户’,在前线奋战的禁毒民警就少一分危险。如果能多一个像郇长胜那样从戒毒人员变成戒毒宣传志愿者的人,那禁毒宣传就更添了一分助力。”朱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