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爷爷就告诉我,我们一家人站立的地方,面前是界碑,背后是人民”,巴彦淖尔边境管理支队乌拉特后旗边境管理大队警员狄昂一边翻看着相册,一边说道:“守护好这片戈壁滩,守护好乌拉特后旗宝音图草原上的‘月亮城堡’,就是守护国家、守护我们自己的家。”相册里有他爷爷和父亲在边防派出所工作时的身影,其中一张移民管理警察和护边员高擎警旗在边境辖区“月亮城堡”附近巡逻的照片格外醒目。
说起一家三代戍边的过往,狄昂显得格外兴奋和自豪。
狄昂所说的“月亮城堡”,指的是乌拉特后旗宝音图边境派出所辖区一处风蚀岩景观,终年守望着这里的人民,因此被当地牧民赋予“月亮城堡”的美名,引得众多旅游、摄影爱好者前来观瞻。
在狄昂心里,“月亮城堡”就是心中戍边人的图腾,见证了自己一家三代戍边守边的峥嵘岁月。
狄昂一家,从他的爷爷到父亲,再到他,先后从军入伍到同一个部队,又分配到同一个边防派出所,三代人50多年的守边故事,见证了初心使命的赓续传承,见证了无私奉献的戍边情怀。
民警和护边员在“月亮城堡”巡逻。
“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祖国要我守边卡,边防线上把根扎,雪山地上也要发芽”。1970年,狄昂的爷爷狄耀忠,听着《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这首歌,打起背包从乌拉特后旗青山镇矿场奔赴边境地区,报名参加了乌拉特后旗边防派出所的民警招录考试,被录取为宝音图边防派出所的一名职业制外勤民警。1983年,组建边防武装警察部队时,宝音图边防派出所集体转为现役体制,狄耀忠也从职业制人民警察转为了现役边防警察,1992年转业到了地方工作。
在狄耀忠的印象中,边境地区地广人稀、民风淳朴,辖区治安好,发案率很低,主要工作就是下乡走访。
“那个年代,边防派出所没有摩托车,更没有汽车,冬天下乡走访骑骆驼,夏天骑马,派出所把骆驼和马配发给民警个人照看,骆驼和马就是民警的装备,也成为民警的伙伴。”狄耀忠说。
那个年代,中蒙边境线上没有铁丝网,每到挖采苁蓉的季节,很容易发生牧民越境采挖苁蓉事件,边防派出所的民警们就到边境一线搭个简易蒙古包驻守执勤,防止越境事件发生。
狄耀忠介绍说,民警们一住就是好几个月,没水没电,日子虽然艰苦,但与耐寒耐旱的亲密“伙伴”骆驼在一起,就不觉得孤单,守边护边的坚定信念始终激励着每一个人。
在狄耀忠的记忆里,那时候,民警们留宿到牧民家里是常有的事,帮着牧民装运粮食、剪羊毛、接羊羔。“当时边防派出所有规定,在牧民家吃住必须交纳粮票,民警给牧民粮票时,牧民们说什么都不要,走的时候,民警就把粮票悄悄压到被子底下”。
十几年的戍边生涯,在岁月的更迭中,狄耀忠对边境的牧民群众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为了不辜负这片厚土,退休后的狄耀忠在家里捏起了泥驼,他希望通过泥塑红驼艺术的方式,把戈壁红驼文化宣传出去,鼓励更多青年像骆驼一样坚韧执着地投身边防保卫事业。
爷爷狄耀忠:警徽闪耀忠诚履职守初心
狄昂的父亲狄峥嵘也许是受了父亲的影响,1990年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公安边防战士。经历了新兵连和军校学习后,狄峥嵘在组织的关怀下从一名边防战士成长为一名光荣的边防警官,分配到了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宝音图边防派出所。
这个时候的边防派出所工作生活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父亲那个年代,边防派出所没有自己的食堂,吃饭得去公社。”狄峥嵘介绍说,1983年改革为现役体制后,边防派出所有了自己的炊事员和食堂,下乡也从冬骑骆驼夏骑马,变成了北京212吉普车加摩托车。在狄峥嵘的衣柜里,至今还悬挂着他最喜欢的警服。狄峥嵘抚摸着领章,深情地说:“这身橄榄绿承载着我的青春和记忆。”
狄峥嵘说,国家实施改革开放后,边防派出所的工作除了下乡走访、执法办案、堵卡执勤、边境巡逻之外,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和保障民生、保护边境生态也成了时代赋予边防派出所的工作内涵。
上个世纪1990年代,国内掀起了一股“奇石热”,当时许多奇石都出自于乌拉特后旗巴音戈壁的玛瑙湖,当“巴音戈壁遍地玛瑙”的消息传开后,许多人纷纷赶往该地“寻宝”,更有些人扩大了搜寻范围,向乌拉特后旗边境辖区伸手。
狄峥嵘敏锐地觉察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到边境辖区乱采滥挖,不但给边境地区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破坏,而且存在很大的治安隐患”。
为遏制乱采滥挖现象,维护边境秩序,在他的推动下,宝音图边防派出所首创成立了由嘎查干部、护边员、边防民警组成的“护石队”,每月不定期开展法治宣传、巡逻防范。每年春秋两季,外来人员倍增,狄峥嵘都会带队联合驻地公安、国土、环保等部门开展清理行动。此外,“护石队”还进行拉网式清查,有力维护了边境秩序。
经过几年的努力,整治边境地区乱采滥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护石队”为保护边境生态作出了突出贡献。“我们边防派出所民警与驻地群众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守护边境安宁、保护生态环境、共创和谐家园,这是我们的责任。”狄峥嵘说。1999年,因工作成绩突出,狄峥嵘获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所在单位荣立集体三等功1次。
2015年,狄峥嵘自主择业回到了地方,退休后,他常对儿子狄昂说:“戈壁草原不荒凉,内心没有信仰才荒凉,守护边疆就是守护我们心中最闪亮的‘玛瑙石’。”
父亲狄峥嵘:扎根边疆峥嵘岁月风华茂
2014年,18岁的狄昂接过先辈们的钢枪,应征入伍到巴彦淖尔边防支队,也如愿以偿分配到了爷爷和爸爸战斗过的宝音图边防派出所服役。
狄昂回忆,当初,对自己要去当兵戍边的决定,爷爷和父亲都很支持,可是母亲怎么也不同意,25年的分居生活,一个人一边照顾着四个老人,一边带大两个孩子,“其中的辛苦没有谁比我母亲体会的更深”,狄昂说。最终,母亲还是没能拗过家里人,因为母亲知道“戍边卫国”已经熔铸到这个家庭的血脉里。2015年,狄昂主动申请到宝音图边防派出所工作,在所里,他踏实肯干,除了协助干部出警下乡,还承担所里的军事训练、日常管理、信息保障等工作,时不时的还帮厨做饭。
“爷爷、爸爸常说,牧民群众就是咱们的依靠”,狄昂在日记本中写下这样的文字———警爱民、民拥警,警民鱼水情深。他说下牧区走访就如回家般温暖。
由于边境辖区交通不便,多年来,边防派出所主动承担起辖区乡镇苏木牧民生活用品代采代购工作,通过开设“强边固防直通车”,定期为牧民代买代购生活生产物资,解决牧民购物难问题。派出所在狄昂的建议下,创新推出了“便民超市”,平价销售日常生活用品,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后来,他在下乡走访时,了解到边境不通邮的难题,就建议领导利用“强边固防直通车”为牧民送快递。2017年,乌拉特后旗边境管理大队通过与驻地政府、邮政部门协作,在“强边固防直通车”的基础上,推出了“警邮便民邮路”管理服务新品牌,着力解决边境地区通邮难、购物难、管控难等诸多问题,年均为辖区边民群众代送各类邮件1.6万余件、报纸刊物2万余份、代送网购商品2000余份,节约成本20余万元。
2019年1月1日,根据党中央统一部署,公安边防部队成建制转隶国家移民管理机构,狄昂和战友们一起脱下橄榄绿,换上了藏青蓝,从一名武警边防战士转隶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移民管理警察,现在的狄昂,已成为了全大队独当一面的工作能手,成为战士转改新警的榜样。
儿子狄昂:昂首阔步戍边精神薪火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