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的呼和浩特,还没有从冬天的脚步中走出来,当人们正沉浸在红红火火的元宵节锣鼓声中,新冠肺炎疫情突然闯进了这座城市,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疫情防控阻击战骤然打响。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有这么一群人,她们主动请缨坚守抗疫一线,她们舍小家为大家,始终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勇敢撑起了疫情防控的“半边天”。她们勇毅逆行,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平安,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近她们,聆听她们的故事。
朱湘蓉:永葆初心使命必达
从军14年,从警18年,党龄30年,工作期间曾参与过“98抗洪”、新中国成立50年、60年、70年大庆安保等重要任务,她是自治区公安厅机场公安局呼和浩特机场公安分局副局长朱湘蓉。“身着一袭警服,梳着干练的短发,说话和颜悦色,做事雷厉风行,是好领导也是好大姐。”这是同事们眼中的朱湘蓉。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范围内暴发,自2020年3月19日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被确定为首都机场国际航班分流入境点时,朱湘蓉就开始担任抗疫前线指挥部交通治安秩序维护组指挥官,也是唯一一名奋战在分流航班保障一线的女民警。
手持对讲机,和机场、呼和浩特卫健委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核对人员、车辆信息,将归国旅客有序转运,成了朱湘蓉的工作常态。“分流国际航班落地后,归国旅客要完成测温、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初筛、病原学核酸样本采集等一系列检查,而我的工作就是负责对接各方信息、协调车辆、安排路线、开道引导,将他们安全、高效地分流到医院或者酒店。”朱湘蓉介绍说。
起初承担入境航班分流任务时,对于朱湘蓉及所有工作人员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所有流程都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完善。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入境航班分流保障工作实现了全链条闭环式管控。“考虑到交叉感染的风险,我们在旅客转运时,根据旅客情况的不同,分别设置了救护车、大巴车、指挥车集结地,甚至连卫生间也是分开使用的。工作做得越细致,闭环才越完善,只有做到全链条闭环管控,才能保证风险不外溢。”朱湘蓉坚定地说。
朱湘蓉不仅是唯一一名奋战在分流航班保障一线的女民警,同时也是唯一一名进到污染区进行保障工作的女民警。去年11月,朱湘蓉主动请缨到污染区进行保障工作,一呆就是一个半月。“当时男同志们已经进去三四次了,家里的孩子都比较小,我的孩子大了,我不想让他们的孩子也像我的孩子一样从小缺少父母的陪伴。”朱湘蓉感慨道。
按照上级指示要求,在污染环境下的工作人员,穿脱防护服要严格执行相应步骤,完成一天的工作后统一安排车辆进行接送,回到休息处要一人一房间,结束阶段性工作后严格执行“14+7”的隔离政策。在污染区内工作时,朱湘蓉看到一名女性旅客怀里抱着婴儿,还要推着两个齐腰高的行李箱和婴儿手推车,她主动上前进行帮助。“万一你帮助的旅客有感染新冠肺炎的,那你岂不是很危险?”面对记者的提问,朱湘蓉笑着说:“帮助每一个需要的人,是我的职责和使命。”
由于本次呼和浩特疫情来袭,有一些民警居家隔离,朱湘蓉在保证国际分流航班任务的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大家的工作和生活。此外,她还当起了她所在小区的“楼长”,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做好小区的疫情防控工作。
“居民们,核酸检测开始了,请大家带好身份证,下楼做核酸检测。”每天一大早,朱湘蓉举着喇叭,挨个单元、楼前楼后地走。“我们那栋楼一共3个单元36户,一户没有住人,三户易主联系不上,一户是孤寡老人……”朱湘蓉对每一户居民的情况熟记于心,她根据每一户人家不同的特点,用不同的沟通方式,提醒大家按时做核酸。在邻居和社区工作者的眼里,朱湘蓉是个热心肠,知心人。朱湘蓉说:“我特别感谢部队那段难忘的经历,感谢警察这个职业,让我32年依然保持为民的初心。”
赵挨荣:心中的责任就是坚守的动力
初心不变,责任在肩。自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疫情防控成为社区最基础,最重要,最艰巨的工作,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城关镇圣泉社区网格员赵挨荣深知,这是推动防控措施责任落实到“最后一米”的地方,责任艰巨不言而喻。
2月18日起,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启动,前期工作必须要做到位。赵挨荣和同事们一起将帐篷搭起。帐篷搭起来后,为了保证篷内适宜的温度,赵挨荣又和同事们搬运火炉和煤炭。清扫检测区的积雪、设置入口环线、安全距离线……一系列准备工作结束,已经到了18日凌晨。
在短暂的休息后,赵挨荣5点多到达了核酸检测现场,通好了电,生好了炉,检查标志指示清楚……做好所有工作准备以后,她和同事们走到小区内,拿着小喇叭通知居民在规定时间内做核酸检测。
“大爷您好,我们来上门给您做核酸检测。”对行动不便的居民,赵挨荣领着医务人员进行上门服务。一整天忙下来,她还要将居民做核酸检测的情况进行整理、统计并上报,一直工作到深夜。就这样的工作日复一日,直到2月26日,第八轮核酸检测结束。由于清水河县8轮的全员核酸检测均为阴性,未发现病例,所以按照上级安排,暂时停止了第九轮核酸检测工作。
但是,赵挨荣和其他网格员没有放松警惕,还要每天排查是否有外来人员,一旦发现,首先需建立档案并要采取隔离措施。对于健康码有黄码、红码的也要立即报备。同时配合包联单位在执勤点的各项工作。
张佳宁: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张佳宁(前排左二)与同事合影
一份热爱,一份责任。2014年,大学刚毕业的张佳宁怀着对法律专业的热爱和对人民警察事业的向往,考进了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女子监狱,成为了一名监狱民警。当时,家人和朋友不解地问她:“监狱工作紧张辛苦,你一个柔柔弱弱的女孩子,为啥要考进监狱当狱警呢?”张佳宁笑而不语,因为她心里有一个坚定的声音:加入人民警察队伍圆了她的警察梦。而后,在基层、在监管改造一线工作的每一个日子,无论是奔波忙碌、繁琐细碎还是默默坚守,张佳宁内心都是自豪的,幸福的。“那是一种实现了理想的幸福感,是对这身藏青蓝无限的热爱。”张佳宁笑着说。
可是,生活并不会一直晴朗,2018年的9月,张佳宁被确诊为结肠癌Ⅳ期,病理结果非常不理想。那段时间,家人背着她默默流泪,朋友、同事为她忧虑,张佳宁看在眼里,也默默地记在了心里。“在开始治疗前,我把洗干净的警服叠得整整齐齐,我告诉妈妈,放心吧,我一定可以再穿上它!”
开腹手术后,剧烈的疼痛让张佳宁彻夜难眠,术后的治疗也十分难熬,42℃的药水通过引流管在腹腔里灌注一个小时,每次治疗结束后,汗水都把床单打湿。“一开始医生们都担心,说怕我这个看上去柔弱的小女生会挺不住,后来他们和我说,没想到我三次治疗一声都没吭,就那么咬着牙撑了过来。我笑笑说,那是当然,我可是人民警察。”张佳宁骄傲地说。
之后的化疗更是艰难的考验,恶心、呕吐以及一系列副作用让张佳宁变得骨瘦如柴,但是闯过前面的生死关头,她更加坚定了战胜病魔的信念。2020年10月,张佳宁进行了第二次手术,恢复期过后,大家都劝她多休息,但她却想早一点回到工作岗位,“因为是这份热爱支撑着我战胜了病魔,熬过了阴霾。”张佳宁对记者说。
重新穿上警服,看着帽子上闪光的警徽,张佳宁和妈妈都泪如雨下,这场疾病不仅没有打倒她,反而让她更加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更加热爱监狱人民警察这个神圣的职业。2021年,张佳宁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回到了监管改造第一线,之后的每一次执勤任务,她都和大家一样参加。本次呼和浩特新冠肺炎疫情,由于工作的需要,监狱民警在短时间内不能回家,组织上考虑到张佳宁的特殊情况,劝她回家休息,张佳宁婉言谢绝了组织和领导的关怀。她说:“现在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作为一名监狱民警,我应该站好岗守好责,我向组织和领导保证,我会非常非常珍惜生命和健康,会对自己和工作都负起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