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包头市九原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推进平安建设为有力抓手,全域统筹、通盘考量、协同推进,不断提升科学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辖区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接待群众
平安建设、反邪教宣传进社区。
法治进校园,向校园欺凌说不。
夯实责任凝聚组织领导向心力
主动担当,靠前指挥。九原区委主要领导挂帅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暨平安九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多次深入基层就平安建设、基层治理等工作进行调研指导,详细梳理九原区在社会治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统筹解决人员保障、技术支撑等方面的不足。
建章立制,增强合力。建立平安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纵向到底,细化目标管理台账,全面推行“区级一月一调度、街镇一周一反馈”工作机制。同时,横向到边,充分发挥各专项组和成员单位职能作用,每月召开1次联席会议,定期研究解决本地区平安建设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了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良好局面。
加强引导,营造氛围。组建典型案例资料库,深入开展以案说法、法官讲法等活动,通过“正面+反面”全方位、全领域引导群众提升法治意识、平安意识。同时,充分利用传统宣传栏、宣传标语以及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微博等平台,“线上+线下”多层次、多渠道讲好平安故事,推动法治建设走进千家万户。
党建引领激发基层基础原动力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各苏木镇(街道)党政领导任平安建设第一责任人,嘎查村(社区)主任是直接负责人,按照1+1或1+N模式,建立网格党支部,构建纵向到底(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横向到边(联合党委+居委会+物业公司+业委会+社会组织)的组织体系,为平安建设、服务群众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全面深化网格化治理。将上级部门在基层设置的多个网格整合为一个综合网格,按200户至300户的标准,将辖区划分为586个小网格,实现“多网合一”。同时,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原则,组建由社区“两委”、在职党员、居民志愿者、业委会成员、“五老人员”为主体的424人网格员队伍,构建起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网格化治理体系,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实现“人到格中走”到”事在格中办”的延伸。
推进大数据与平安建设深度融合。建设“人和·九原”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平台,依托跨部门大数据中心平台,打造“网格化+五治融合”的现代化社会治理方式,不断拓展大数据分析的智辅决策、职能监管、职能服务、公众参与等应用模块,实现对各类事件实时监测、分流处置、跟踪问效的新时代智能化社会治理新模式。
诉源治理强化矛盾纠纷化解力
打造“三式并进”诉前调解模式。积极关注新时期矛盾纠纷特点,采取“递进式”解纷布局、“源头式”“三进”治理和“立体式”提档升级等措施,加快构建立体化、多层次、高效率的分层递进源头解纷“九原路径”。始终将多元解纷职能向矛盾前端和源头延伸,建成集约高效、便民利民、智慧精准、交融共享的法院“一站式”诉调服务体系。2017年以来,诉前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280件。同时,吸纳5个特邀调解组织、16家成员单位和155名特邀调解员,实现重点行业领域、行业调解组织对接全覆盖。2021年6月23日,九原区人民法院作为自治区唯一一家基层法院,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在最高人民法院“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工作推进会上做了经验介绍。
打造“多部门联合作战”模式。积极整合资源,在派出所设立调解室,在基层法庭成立诉调对接中心,在信访局成立信访事项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成立律师调解工作室,在各苏木镇(街道)调委会设立“企业纠纷调处”和“信访事项调处”窗口,形成协同作战、联合调解新模式,积极为企业、居民、务工人员、商户化解矛盾纠纷。
打造“社区小分队”模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社区(农村)调解小分队智囊团作用,聘请退休律师、法官、检察官、老党员、老领导,积极打造“马希泉”“党员斌晓”“俊莲”等多个个人工作室,运用法治思维化解群众邻里、婚姻、劳务、赡养等纠纷,将矛盾调解的“触角”延伸到社区,为推动构建和谐社区、深化基层治理发挥基础性作用。2017年以来,辖区通过多层级、多渠道、多角度方式,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万余件。
群防群治增强社会治理凝聚力
以党建助推平安建设。始终把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作为贯穿基层社会治理的红线,将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将“党建红”融入“公安蓝”,深入挖掘党员干部的“红色能量”,充分激发政法干警的“蓝盾情怀”,不断强化“三见警”常态化巡逻机制,建立社会面“四级巡控”长效机制,全面推动“平安城市”“雪亮工程”“云眼卫士”的建设和应用,让智能“天眼”遍布全区。近三年,辖区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刑事、治安警情持续下降,下降率分别为37.8%、69.6%,社会治安状况大幅改善,人民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以群众凝聚防控力量。实行“党委履责一起管、全民参与自主管”的工作机制,将群防群治力量向网格延伸,吸纳嘎查村(社区)“两委”成员、网格员、退休党员、治安积极分子等力量,组建5个服务监督管理小组、70支“红袖标”义务巡逻队,对网格内私搭乱建、黄赌毒等各类矛盾隐患及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排查处置,打造出一条党群广泛参与、资源有机循环、各方互融共赢的社会治理新路径,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强劲动力,织起社会治安防控“安全网”。
多措并举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
紧紧围绕企业“急、难、疑”等问题症结,对政法机关优化营商环境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政策设计,不断通过“三化”创建“三境”,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心剂”,切实打造企业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同时,积极开展平安企业、平安市场、平安园区创建活动,实现企业及周边视频监控全覆盖,重点企业和园区警务室或警企联系点全覆盖。
依法查处了44件扰乱市场秩序、破坏公平营商环境和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等涉企违法犯罪案件,社会环境更加平安稳定,并树牢谦抑、审慎、善意的司法理念,依法慎用涉企强制措施,全力抓好涉企“执行难”工作,开展涉企案件专项执行活动,执结1300余件案件,执行金额8500余万元,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合法利益,市场环境更加宽松平等。
此外,细化普法责任清单,建立政法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包联重点企业、联席会议、跟踪服务企业等制度,并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吸收3597家企业建立27个警企联络群,建立两个法官工作站、28个巡回诉讼服务点及非公经济法律服务站。同时,梳理完善便企利企举措50项,服务企业135家,并组建“律师志愿服务团队”,为70余家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政策咨询、“法治体检”等服务,成功调解29起涉企用工损害赔偿案件,法治服务环境更加优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