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讯昨日上午,自治区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加快推进全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等有关情况进行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党委书记、厅长鞠树文在发布会上介绍,三年来,我区全面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成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森林草原、防汛抗旱、地震地质、航空应急、社会力量8类地方应急救援队伍936支、8.07万人。投入3.82亿元提升综合性救援队伍和专业救援队伍装备能力。推动应急救援综合基地建设,依托9个航站打造空中救援尖兵力量。完善感知、通信和综合指挥系统,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强化救援救灾物资准备,自治区财政拨付9500万元用于增储救灾物资、拨付3000万元储备防汛抗旱物资。根据灾情和救灾需要,累计拨付救灾救助资金5.7亿元,调拨救灾物资11.2万件(套),有力支持了各地救灾和疫情防控工作。
此外,我区将安全生产职责写入自治区有关部门“三定”规定,对新《安全生产法》进行深入解读,在换届后新任领导干部任职培训班专题开展应急管理培训,出台自治区安全生产职责规定和安全生产考核、通报、警示、约谈制度,向事故多发地区下达警示函,对安全风险较高的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领域开展督查检查,全面加强监管执法,严查企业主要负责人新《安全生产法》规定职责落实情况,连续三年组织危化品企业安全风险评估,加大非煤矿山整顿关闭力度,持续推广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实施三年行动集中攻坚,深入开展重点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整治,对规模以下企业、高处坠落、中毒窒息开展专项整治。
在此基础上,我区建立了会商研判联动机制,统筹推进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九项重点工程”,扎实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全区投入普查资金3.2亿元,试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通过不定期召开灾害风险形势会商会,提前发布极端天气预警,提醒社会公众防灾避险,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妥善转移安置受灾群众,有效应对了嫩江流域洪水、通辽等地特大暴雪等极端天气,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
值得一提的是,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三年来,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下降39.5%、43.5%,其中较大事故下降39.1%、38.8%,已经连续33个月没有发生重大事故;自然灾害受灾人数、倒塌房屋数量、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分别下降42.5%、60.1%、30.7%。
(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