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画好“服务圆”共筑基层“法治圈”
第05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224期:第05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1-10-01

用心画好“服务圆”共筑基层“法治圈”

———赤峰市志愿服务进乡村“1155”工程建设纪实

语音朗读:语音播报

“谢谢王书记,这回我明白了,土地确权原来是有细则的,这样我就放心了。”拿到了村委会出具的土地具体归属协议书,邵家的长子安心地离开了。“经过土地确权后,邵家的土地都确权到了邵家父亲的名下,长子担心未来土地被全部分给更得宠爱的小儿子而不是自己,着急地来找我,我给他讲清楚了土地确权的法规,又给他出具了一份协议,这个解决方式他们几方都挺满意的。”王淑梅说道,“土地政策法规也是我们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在调解纠纷时帮了我大忙。”

王淑梅是赤峰市敖汉旗贝子府镇贝子府村的党支部副书记,也是该村的法律明白人,她口中的培训,是赤峰市敖汉旗司法局为法律明白人集中开展的,也是法律志愿服务进乡村“1155”工程的一部分内容。为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助力法治乡村建设,2021年,赤峰市司法局按照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要求,紧密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开展了法律志愿服务进乡村“1155”工程,收获了一片赞声。

建立机制 缩短服务距离

“我们不仅在村里培养了法律明白人,同时也培养了法治带头人,主要是选择针对村委会分管人民调解或者治安保卫工作的,这样一来,在解决村里很多纠纷时,他们就可以依照法律办事,也可以结合农村的实际案例普法说法,把普法工作日常化。现在,法律明白人正在培养过程当中,法治讲堂也已经上过两节课了,这些都是‘1155工程’的工作内容。”赤峰市敖汉旗司法局人民参与与促进法制股股长王向辉介绍道。

据悉,法律志愿服务进乡村“1155”工程是指由赤峰市和旗县区各司法局班子成员、全体干部为骨干,各律师事务所、公证处、仲裁委全面参与,按照每1名司法行政干部结对1个村,每人每年开展5项法律志愿服务,每人每年进嘎查村服务5次以上,连续服务5年的原则,在赤峰市司法行政系统全面开展法律志愿服务进乡村的工作,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在结对村培养1名法律明白人、培养1名法治带头人、讲好1堂法治课、化解1件以上矛盾纠纷及信访案件以及帮建1个公共法律服务室。该工程旨在通过5年志愿服务行动,进一步提升赤峰市农村牧区公共法律服务软硬件建设水平,有效缓解农村牧区法治人才短缺、法律服务供给不平衡等问题,促进优质法律服务资源向农村牧区辐射,保证广大农村牧区群众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推动赤峰市尽快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说是化解一件以上矛盾纠纷,讲好一堂法治课,其实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在嘎查里干得可多了。”王向辉说,“大家都非常上心,努力营造着嘎查里的法治化环境。”

巧解纠纷心系一方百姓

“你买的料太次,现在反而怪我手艺不好,这墙裂缝都是因为料不好,和我没关系,想让我当冤大头,没门!”“你胡说!明明是你干活没到位,你的地基根本没有打稳。现在我刚装修的房子都不敢住,出了什么问题你负得起责吗?”一片吵嚷声打破了村里的寂静,二人站在一栋房子前争吵不休。

“让让,我看看怎么回事。”一道声音传来,敖汉旗司法局贝子府司法所所长徐景辉匆匆而至。听了一通七嘴八舌的解释后,徐景辉才明白了事情的缘由。村民盖新房子,买好了原材料后雇佣工人来干活,不想新房子盖好半年后,发现墙体有了裂缝,这才和盖房的工人起了纠纷。一时间,一方说工不好,一方说料太差,现场的气氛剑拔弩张。

“你们先别急,现在最重要的是看看房子的整体质量,有没有大的安全问题。”徐景辉一边劝着,一边托村民找来了村里有经验的“老人”帮忙验看。经过查验,住房并不存在安全隐患,地基没问题,墙缝也不宽,维修一下就可以。心中有了数,徐景辉转向工人劝道,“你看这房子没啥大问题,但毕竟存在疏漏,现在就修一下就行,你看给把维修费出点这没问题吧?”又对房主说:“你看房子总体没啥大毛病,咱也看了不影响居住,就让他出钱把墙修一下你看行不?”经过与双方的反复沟通,最终工人愿意赔偿房主两万元以维修墙体,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

看着双方偃旗息鼓,徐景辉松了口气,又赶往另一个目的地,在那里,还有一位他挂心了很久的老人。

在一次到包联村了解情况的过程中,徐景辉发现一位孤寡老人家的电线有老化现象,非常危险,他放心不下,便自掏腰包,找了维修工人换上了新线,看着安全隐患得以解除,徐景辉才放下了心。

“走进包联村,他们就不只是前来普法或是前来调解纠纷的工作人员,也成了心系嘎查的一份子。”王向辉说,“什么是为民办实事?心里想着,嘴里念着,脚下跑着,我觉得就是为民办实事。”

啃“硬骨头”解决群众困难

同样奔波在为民办实事路上的还有元宝山区司法局元宝山司法所的所长刘晓青,与包联村结对以来,他一点一点地啃着一块“硬骨头”。

元宝山区元宝山镇南庙村前村委会一直拖欠着村民征占地补偿款未能结清,800多户村民怨声载道。在刘晓青关注到该案时,村里已经有370多户村民在法院立案,经镇政府、党委与当地人民法院协调,该案由司法所先进行调解,调解成功后进行司法确认,之后再进入到执行程序。于是,刘晓青便开始了他的调解之路。

“这个案子除涉及的金额比较多之外,还有很多的难点要攻克,首先,村民的案件不只有征占地补偿款,也存在欠发工资以及民间借贷等情况,所以案卷也需要分类去做;其次,在调解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家里的老人已经去世了,只能以户为单位找现在的家人进行调解,再或是本人不在本地,还需要在取得联络之后让其邮寄委托书和受委托的亲属协调,也会出现孤寡老人动弹不得需要上门办理的情况。”回想起调解的艰难,刘晓青十分感慨,但他没有怨言,一户一户去跑,一家一家的联系,今天跑到村委会去查账,明天又考虑到司法确认路途遥远,将司法确认书签订地点协调到元宝山法庭,忙得团团转。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不懈地努力下,案件调解了510多件,已经有200多件进入到申请强制执行阶段。刘晓青的努力,也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和称赞。

喜结硕果 付出赢得点赞

2021年4月正式启动以来,法律志愿服务进乡村“1155”工程经过最初的探索和尝试,经过赤峰市司法行政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法律明白人和法治带头人的培养,缓解了农村牧区法律人才匮乏的局面,在他们的影响下,群众法律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据数据统计,截至8月底,赤峰市共结对1204个嘎查村(社区)、确定法律明白人1201人、法治带头人1201人,分布在嘎查村“两委”班子、党建网格员、人民调解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以及普法骨干队伍中。他们都具备一定文化水平、学习能力和法律素养,能够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热心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深受群众信赖和支持。他们配合工作人员及时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法典以及征地拆迁、土地承包、婚姻家庭、劳务用工等与农牧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作为主要授课内容,累计开展线上及线下法治培训95场次9017余人次,讲解法治课835场次,受众达25100余人次,为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向社会治理末端延伸,实现精准服务、精细服务起到了积极作用。

此外,工作人员依托“1155”工程,能够实现一人对一村的有效帮扶,能够及时准确第一时间掌握嘎查村有关情况,能够实现一对一的进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进一步筑牢了安全稳定“第一道防线”。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查矛盾纠纷1371件,化解矛盾纠纷1232件,维护了农村牧区安全稳定。

“通过‘1155’工程,我们也找到了为民办实事的平台,司法行政工作人员深入到农村基层为百姓搞法律服务,进行普法宣传,百姓也比较认可。全市集中深入了两次,也更好地展示了司法行政为民服务的形象。”赤峰市司法局人事警务科科长苏明轩说道:“不仅如此,‘1155’工程是全市司法行政队伍教育整顿‘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全市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充分发挥专业特长,进农村、到牧区,深入群众家中、深入农村牧区一线,了解群众所急、所难、所愁、所盼,与群众真正打成一片,尽全力实打实地帮助群众解决关心关切的问题,提升了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满意度的同时,也践行了全市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为民的宗旨,对推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转变工作作风、增强能力素质,促进广大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工作者忠诚履职尽责都起到了重要的、积极的实践作用。”

谱写新篇提升法治服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充分践行“1155”工程的工作要求时,赤峰市司法局致力于加强“智慧司法”建设,充分发挥网络信息传输便捷优势,以“1155”工程为依托,开展涵盖“1155”工程、法律咨询、申请调解、律师公证、司法鉴定、大数据平台等50余个模块的赤峰市智慧司法信息平台研发,为提升服务群众质量、提高基层法律服务效率做出有益尝试和探索。

据悉,赤峰市智慧司法信息平台已经完成了APP端原型设计和模块开发,法律志愿服务进乡村“1155”工程现阶段工作信息基本录入完成,通过系统可随时查看各级1155工程开展情况,包括各项工作数量统计和照片资料等情况。平台通过统计和显示全市各级“1155”工程工作进展情况,可以营造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全面推进“1155”工程向纵深开展。

五年之期刚刚开始,在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的进程中,赤峰市司法局始终按照法律志愿服务进乡村“1155”工程推进计划安排,统筹推进各项举措,持续用劲、靶向发力,努力发挥司法行政工作在公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法治宣传、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促进公平正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作用,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法治力量、提供法治保障,为建设法治赤峰开新局,谱新篇。 (王雅妮)

  
                     
友情链接
金启程2  -  金启程科技 

Copyright © 2011 内蒙古法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兴安丽景一号楼八楼   邮编:101501  电话:0471-4687547  传真:0471-4687547  邮箱:xxxxx@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