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民方能为民草原上的一杆公平秤
第08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221期:第08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1-09-28

草原上的一杆公平秤

———记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人民法院牧区巡回法庭庭长巴音那木拉

语音朗读:语音播报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人民法院牧区巡回法庭庭长、一级法官巴音那木拉常说:“艰苦的环境是最锻炼人的平台,要把牧民当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正是因为他崇高的为民情怀,激励着他坚定信念,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身司法事业。

2003年,乌拉特后旗旗政府开始搬迁,巴音那木拉却义无反顾地选择留在50公里之外的牧区巡回法庭。

牧区巡回法庭最大的优势是巡回审判和双语诉讼,用蒙语沟通和调解,释明法律法规,用情理去打动当事人,用法理去说服当事,让当事人理清法律关系,从而达成谅解,最终通过调解的方式化解矛盾纠纷。据了解,巴音那木拉审结的案件90%均是调解结案,达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乌拉特后旗法院牧区巡回法庭设在潮格温都尔镇,辖区面积2.04万平方公里,人口1.7万人,管辖一镇两苏木26个嘎查。法庭管辖面积相当于19个香港特别行政区。该法庭现有4名干警,辖区面积大,居住分散,各种地形地貌复杂,有大山、戈壁、沙漠,且道路多为自然路,极不好走,通讯条件极差,巡回办案一走就是一天,有时还要风餐露宿,这给审判工作带来了极大地不便。巴音那木拉和同事们克服种种困难,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一干就是30年。

牧区冬春两季,天冷风大。暴风雪、沙尘暴也时有发生,稍不留意,就会发生意外。巴音那木拉说,作为一名基层法官,除了要适应艰苦的气候环境之外,还要应对艰难的交通环境,早晨八点出发,半夜十二点回家是常事。但从事这份工作,就要坚持,牧区的民事案件如果调解处理不及时,有可能会演变成性质恶劣的刑事案件。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你心里装着群众,时刻替大家着想,牧民群众就会认可你,因为法官代表的是公平正义。

作为一名常年在牧区奔走的法官,巴音那木拉深深体会到,法律是庄严的,神圣的,但法官却不能常年板着面孔,更不能给牧民群众脸色。相反,我们更需要有一种司法为民的情怀,更应该体现一种司法的温度,要做好工作,就要真正和牧民群众像亲人一样,只有这样,牧民群众才会信任你,支持你,理解你。

想牧民所想,急牧民所急,作为一名基层法官,巴音那木拉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过多的豪言壮语。30年来,巴音那木拉凭着对法官职业的热爱,对牧民群众的真诚,对乌拉特草原的眷恋,履行着一名法官的神圣职责。2017年,在该院党组的大力支持下,法庭把空闲的房子装修出来,建起了“牧人茶室”“牧人之家”,为当天不能往返的牧民当事人提供免费食宿,为他们提供奶食品和奶茶,与他们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让他们从心里感受到,虽然法律是无情的,但法官是有情的,法律也是有温度的。这一做法为之后调解纠纷、化解矛盾起到了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积极作用。

一个法官一生中可能会审理几千件案件,但许多当事人一辈子可能就进一次法院,如果就因为这唯一的一次,让他们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让他们得到一个自己想不明白的结果,心中就会留下深深的烙印。伤害了一个当事人,就多了一个不相信法律的人,而维护了一个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就会增加一份人民群众对法律的敬仰、对社会的信心,而彰显公平公正的前提就是做到风清气正,公正司法。巴音那木拉和他的同事始终坚守着一份承诺,用心、用力、用情去化解每天面临的各种矛盾纠纷,努力把牧区巡回法庭建设成为一个让党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北疆守护者”。

(自治区高院供稿)

  
                     
友情链接
金启程2  -  金启程科技 

Copyright © 2011 内蒙古法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兴安丽景一号楼八楼   邮编:101501  电话:0471-4687547  传真:0471-4687547  邮箱:xxxxx@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