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火而行“都贵楞”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159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1-06-04

向火而行“都贵楞”

阿拉善盟擎起农牧区消防工作新航标

语音朗读:语音播报

导读

他们是群众眼里的“火焰蓝”,向火而行,无惧风雨;

他们是戈壁滩上的“急先锋”,守护安全,无畏险情;

他们是草原深处的“突击队”,不求回报,无论生死。

在苍茫辽远的阿拉善大地,他们穿梭在牧野乡间,用坚毅和勇敢凝聚起一股股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他们辗转于火灾现场,用执着与坚守构筑起一道道固若金汤的生命防线。他们是活跃在农牧区的义务消防员,被当地农牧民亲切地称为草原119“都贵楞”(蒙古语“小组”的意思)。

草原119“都贵楞”体系是阿拉善盟消防救援支队建设的亮点工作和打造的专属品牌。该体系的成功建设,不仅填补了农牧区消防工作的空白,而且对农牧区消防工作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自组建第一支草原119“都贵楞”义务消防队以来,这支活跃在戈壁、草原上的队伍,在辽阔的阿拉善书写着时代佳话,镌刻着不朽传奇。十几年来,扎根在这方热土上的草原119“都贵楞”传承消防精神,在时代的记忆中,历久弥新,熠熠生辉。

破瓶颈 试水新路创先河

一辆改装的灭火车、一间借来的值班室、一些常规的消防器材,为数不多的几名义务消防员,在巴润别立镇,阿拉腾塔拉嘎查草原119“都贵楞”义务消防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阿拉腾塔拉嘎查草原119“都贵楞”义务消防队是阿拉善盟组建的第一支草原119“都贵楞”。在3295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这支队伍留下了光辉的足迹,收获了群众的口碑,见证了草原119“都贵楞”的发展历程。

位于自治区最西部的阿拉善盟地广人稀,交通闭塞。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多种因素,导致中心城镇、农牧区人口和消防单位高度分散。由于距离遥远,交通不便,使得农牧区火灾事故得不到及时处置。一旦发生火情,往往消防指战员赶到时,火已烧完,灾已形成。

面对一次次火情,面对一个个因灾致贫的农牧民,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摆在了阿拉善盟消防部门的面前,也摆在了阿拉腾塔拉嘎查党支部书记张金军的面前。

“没有专业的队伍,我们只能自己扑救;没有专业的设备,我们只能用水盆、水桶这些家用工具来灭火。”张金军说,小火能扑灭,但遇到大火,便顿时感到束手无策,唯一的办法就是等待专业力量的到来。

如此尴尬的处境让张金军无奈又无助,在嘎查设立一支专门的队伍已刻不容缓。

为了保护农牧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张金军与嘎查两委班子商量后,找到阿拉善消防部门,希望在消防部门的帮助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他得到的回复是:“在嘎查组建一支‘都贵楞’义务消防队。”

一直以来,农牧区消防工作成为制约阿拉善盟消防事业发展的“瓶颈”。为了寻找突破口,阿拉善盟消防部门多次组织人力对农牧区消防工作进行调研,在充分听取相关人员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当地“都贵楞”治安联防队的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创建阿拉善盟草原119“都贵楞”体系的设想。

阿拉善盟消防部门提出的这一建议为阿拉腾塔拉嘎查火灾救援找到了答案,也为阿拉善盟农牧区消防工作指明了方向。

2007年,阿拉腾塔拉嘎查草原119“都贵楞”义务消防队成立了,来自嘎查的7名年富力强的农牧民义无反顾地加入战队,成为守护草原的第一批“突击员”。

阿拉腾塔拉嘎查草原119“都贵楞”义务消防队是草原119“都贵楞”的雏形。草原119“都贵楞”,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代命题,引领着当地农牧区消防工作,并随着时代的年轮生根发芽,不断壮大。

勇担当 向火而行显情怀

300多起火灾事故被有效处置,近两万公里的行程记录被成功刷新,数不胜数的火灾隐患被彻底排除,自阿拉腾塔拉嘎查草原119“都贵楞”义务消防队组建以来,义务消防员参与农牧区防火成为日常。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义务消防员的无私坚守,更是对草原119“都贵楞”体系的完美诠释。

在张金军的心里,成为一名义务消防员他感到无尚光荣。

义务消防队成立之初,没有专业装备,张金军便将自己购买的一辆15吨水罐车改装成灭火车,把嘎查一个机井改装为消防水鹤,并自费购买了水带。没有办公地点,他就将自家的门面房作为活动室,用来放置消防器材,并借来一间房屋作为值班室。没有经费保障,他和队员们没有向政府要过一分钱,车辆的维修、补给费用,全部自行承担。

“我是嘎查党支部书记,有义务保护农牧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张金军说,与农牧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相比较,当初的艰辛并不算什么。

他们平时忙碌于嘎查的农活,一旦有火情发生,便立即转换身份,变身消防员,全副武装逆行而上。义务消防队成立当年,他们就扑救了30多起火险。那时,他们对消防业务并不熟悉,后来,在消防部门的鼎力支持下,他们的工作日渐成熟,成为当地农牧区消防灭火的中坚力量。

义务消防员何兴保说:“每次灭火时,我总把自己当成一名真正的消防员,能为群众减少财产损失,我感到非常自豪。”

建队以来,义务消防员承担着巴润别立镇的消防隐患排查、消防安全宣传等工作职责。闲暇时,消防安全宣传和隐患排查成为他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年的火险高发期,他们去集市、进超市、入宾馆,积极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并对集中养殖场进行实地巡查,切实提高农牧民群众的防火意识,确保消防安全。

如今,装备齐全了,队伍规范了,出警速度更快了,知名度也随之提高了。只要出现火情,巴润别立镇的农牧民首先会想到义务消防队。义务消防队的成立,使当地的火灾发生率逐年下降,为农牧区防火工作筑牢了一道安全“防护网”。

这是一支英雄的队伍。他们不是专业的消防员,不是专职的救援队,却日复一日坚持做着一件舍我其谁的好事;他们没有专业的装备,没有专门的场地,却经年累月坚持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安全。他们是普普通通的农牧民,生活在基层,绽放在基层。

全覆盖 多点发力护民安

35个草原119“都贵楞”服务点覆盖全盟,200余名义务消防员驻守各地,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自2015年起,一套适合于农牧区的消防工作体系在阿拉善成功推广,草原119“都贵楞”在大漠戈壁、苍茫草原多点发力,遍地开花。

“草原119‘都贵楞’是一种接地气的消防模式,只需配备简易的消防车和必要的灭火器材,便能有效应对农牧区的消防工作,不仅管用,而且实用。”阿拉善盟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王文冠说。

在农牧区,义务消防员不但承担着本嘎查的火灾扑救任务,而且负责临近嘎查的火灾扑救,并接受全盟119指挥中心的调度。他们分布在农牧区的各个角落,成为农牧区防火救灾不可缺少的主力军。

义务消防队除了承担火灾扑救任务外,还参与处置各类抢险救援,整改火灾隐患,开展消防宣传教育等工作。草原119“都贵楞”,改善了农牧区的消防安全环境,改变了农牧民多年来形成的“粗放式”用火、用电习惯。

草原119“都贵楞”体系全面推广以来,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推出了许多创新做法:额济纳旗成立了胡杨林“都贵楞”队伍,阿拉善左旗成立了矿山“都贵楞”……

在草原119“都贵楞”体系发展过程中,消防部门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人员培训、器材装备配备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并总结形成了一整套关于农牧区消防工作的理论和方法,构建起一套完整的运行机制,让义务消防队这支自发形成的“游击队”变成了消防部门指导下的“正规军”。

草原119“都贵楞”的建立,结束了农牧区长期以来没有消防力量的历史,农牧民从此有了自己的消防队。草原119“都贵楞”,实现了阿拉善盟农牧区消防工作的“全覆盖”。

(梁瑞虹)

  
                     
友情链接
金启程2  -  金启程科技 

Copyright © 2011 内蒙古法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兴安丽景一号楼八楼   邮编:101501  电话:0471-4687547  传真:0471-4687547  邮箱:xxxxx@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