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抄报搜集了雷锋叔叔的格言,我最喜欢这句‘我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我画的主题是‘学习雷锋好榜样’,内容是关于雷锋叔叔的好人好事。雷锋精神激励我从身边小事做起,帮助别人,温暖别人,也温暖我自己!”……3月4日上午,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靠山街道办事处芳园社区迎来了海铁第二小学的10位同学,他们抄雷锋格言,讲雷锋故事,用手中的笔画为雷锋画像,以这样的方式抒发对“雷锋叔叔”的敬爱之情,表达学习、继承雷锋精神的志愿。
“明天是第58个学雷锋纪念日,社区提前策划组织开展这次‘我心中的雷锋精神’手抄绘画活动,希望雷锋精神能够不断传承、传递下去。”芳园社区工作人员宋薇告诉记者。其实,学雷锋纪念日活动只是众多活动的一个缩影,芳园社区每年开展的学雷锋志愿扶贫帮困等活动多达60余次,且长期宣扬雷锋事迹,宣传雷锋精神,参与人数达上千人。2017年,该社区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社区教育联系点”,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命名为“学雷锋活动示范点”;2018年,获得中宣部“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荣誉称号。
从胡同到广场 学雷锋传统不变
说起芳园社区的学雷锋事迹,不得不谈到那条远近闻名的“雷锋胡同”。
1995年,社区老党员张淑芳带领雷锋班的孩子们定期在其所居住的胡同里种植花草、拣白色垃圾。她还自制雷锋事迹图片进行展览,在自家小院里、炕头上给孩子们讲雷锋的故事和英雄事迹。这样的日子久了,胡同的居民们也加入到聆听和学习中,在潜移默化中为之感染,渐渐地,胡同里形成了一种“急人所急伸援手、助人为乐不留名”的良好风尚。
1997年6月1日,靠山街道办事处将张淑芳老人居住的胡同命名为“雷锋胡同”。此后的十几年,“雷锋胡同”不仅成为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平台,也成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好人好事不断涌现,一个又一个“身边的雷锋”温暖了许许多多的人。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芳园社区的居民迎来了棚户区改造工程,“雷锋胡同”随之消失了,成了人们心中永恒的记忆。但是,尽管社区环境变迁了,社区学雷锋的传统却没有改变———2015年,芳园社区设置在草原康城小区的新办公用房投入了使用,靠山街道在小区新建了雷锋广场,屹立的雷锋雕像成为了广场标志,两侧的宣传栏向人们展示着一帧帧、一幅幅社区群众学雷锋的事迹。继“雷锋胡同”之后,这里成为了“社区学雷锋”又一重要阵地。
建强志愿组织 人人争做活雷锋
在芳园社区,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有爱心、乐奉献,热心社会公益,致力于将雷锋精神传递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志愿者刘振发今年已经72岁了,他古道热肠、助人为乐的劲头被很多人津津乐道———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社区健身器材得到广泛普及,给居民带来了锻炼的“实惠”。然而,由于这些健身器材大多安装在室外,长年的风吹雨淋、高强度使用加上养护不到位,造成设施的快速老化和损坏,这样的状况,不仅影响器材发挥作用,甚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刘振发发现问题后,义务承担起靠山街道辖区“问题器材”的检查修理工作,健身的人们常常会看到他加固松动器材、更换零件的身影。他的努力,使“问题器材”恢复到“健康”状态,让社区居民的健身锻炼得以持续。有人做过统计,刘振发曾经创下用时22天维修7个小区的280组健身器材的记录。除了维修技术过硬,刘振发老人还是一位心灵手巧、热爱生活的人,他将废旧轮胎做成休闲椅、工艺品,粉刷成五颜六色放到健身区,上面插上漂亮的手工风车,成为小区的一道亮丽风景。
像刘振发一样的志愿者在芳园社区还有很多,他们成为了芳园社区党委学雷锋志愿服务组织机构的重要成员。目前,芳园社区已成立4支“老中青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672人,占社区常住人口的17%,社区党员代表、居民代表、各小区物业公司负责人、各小区业主委会负责人均为社区志愿者。相关制度的出台,有力促进了志愿服务和专项学雷锋活动步入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3月1日,在学雷锋纪念日和第22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前夕,芳园社区再次开展志愿者培训活动,共有16位志愿者参与培训,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分享各自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得志愿者们对“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线抗击疫情雷锋精神再生辉
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在举国上下全面抗击疫情的时刻,芳园社区也拉起了全线警报,在街道的统一部署安排下,全体社区党员志愿者积极投入到战“疫”一线。志愿者当中,最大的50岁,最小的30岁,他们都是常年参加学雷锋活动的志愿者。
疫情防控正值新春,春节期间,志愿者们放弃休息和与家人团圆的时间,召集、带领党员、居民志愿者在小区卡口值守、发放“致居民一封信”、公告、宣传海报、条幅等,对小区3000余户居民进行反复排查,对重点省市的外来及返乡人员建立“三包一”台账,发放居民出入证,协调各单位党员突击队执守工作,使得疫情防控期间区委的各项工作安排,都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有效落实,维护了辖区居民的健康和平安。
这场疫情,使广大学子没能按时返校上课,上网课成了主要的学习途径。芳园社区居民老孙家因还未完成棚户区搬迁,家里没有连网,两个正在上中专和初中的孩子上网课成了最大的难题。社区党员志愿者得知老孙家的情况后,很为孩子们着急,立即向芳园社区党委进行了反馈。“说啥也不能耽误教育,尤其在这个特殊时期,得让孩子安心上课!”在社区党委的协调下,社区专门腾出一间办公室,提供两台电脑,拉好网线,让老孙的两个孩子顺利进入网课学习状态,这一学就是一个多月。在此期间,志愿者们因为知道老孙家的条件不好,经常给两个孩子带一些好吃的,还帮他们解决一些实际生活困难。
在疫情防控最紧张的时期,志愿者们每天工作13小时以上,连续义务服务70多天,社区居民们说:“什么是雷锋精神,志愿者们这样无私,这样辛苦,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
的确,在芳园社区,弘扬“雷锋精神”早已成为常态,在“3·5学雷锋纪念日”“5·8世界红十字日”“5·12防震减灾日”“6·14国际献血日”“世界急救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都成为社区积极开展户外宣传、义诊咨询、博爱捐书、无偿献血、应急演练及志愿服务等主题宣传纪念活动的时间。通过社区宣传橱窗、宣传栏、微信群、Q Q群服务等宣传平台,让更多居民群众关心关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的社会影响力;组织开展救护培训,进行健康、救护、消防等知识培训,2000余人受益;为环境增颜值,整治社区人居环境,组织辖区内志愿者清理积存垃圾、铲除非法小广告、杜绝杂物乱堆乱放;帮扶救困送上门,为受灾居民发放米、面、油、棉等生活必需物品,为辖区失能、残疾、空巢、高龄、孤寡等特殊困难家庭提供帮扶,救助因病致贫家庭、贫困学生……在此过程中,社区先进模范人物层出不穷,有拾金不昧的贾宝坤、李晓平,勇救落水儿童的张汉志,88岁高龄的义务清洁工郑立忠,72岁的义务修理工刘振发,品学兼优、助人为乐的青少年邵帅、左晶,以及钟情关工委事业的张伟国、焦桂芬、张春华……
身边不断涌现出的“雷锋”们,感染着芳园社区的每一位居民,大家说:积小善为大善,“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处处可为。在这样的氛围中,助人为乐、先人后己的事迹屡见不鲜!
雷锋精神,在这里不断传递,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