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我区“草原绣娘”白晶莹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白晶莹,女,蒙古族,中共党员,1963年4月生,兴安盟科右中旗人大常委会主任,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产业专项推进组组长、蒙古族刺绣协会会长。她积极推动蒙古族刺绣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筹划建立国内最大的蒙古族刺绣扶贫车间等,无偿设计制作出1072件刺绣产品和7000余张刺绣图案,免费提供给广大绣工及返乡就业大学生使用,形成了“企业+协会+基地+农牧户”的产业运营模式,逐步完善了蒙古族刺绣产业的组织架构,共带动科右中旗2.6万名妇女参与蒙古族刺绣产业,带领贫困地区农牧民妇女开拓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脱贫致富推新路
如今的兴安盟科右中旗,蒙古族传统刺绣不仅得到了继承和发扬,更成为了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新出路。而这些都离不开绣娘们口中的“白老师”。这位年过半百却激情四溢的“女强人”,巧用一根绣花针刺破贫困,在一针一线之间穿起了党中央和当地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接连了贫困群众的福祉,带领贫困地区农牧民妇女开拓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白晶莹出生于一个传统的蒙古族家庭,母亲和姥姥都是远近闻名的刺绣高手。“小时候穿的衣服鞋子上都是绣花,家里的被子、门帘、窗帘也都是妈妈绣的,每天晚上我都陪着妈妈在煤油灯下做手工活。”她从小就练出了一手娴熟的刺绣技艺。
成年后,忙碌的学习和工作让白晶莹把刺绣的针线压在了箱底,然而,由于对传统文化的喜爱,白晶莹始终关心着蒙古族刺绣的发展。近年来,发现蒙古族刺绣正在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她很焦急:图案精美、色彩鲜艳、表现力强的蒙古族刺绣不能就这么被人们遗忘。
抓住机遇求发展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白晶莹思忖着这是个刺绣发展的好机会。
2016年开始,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旗委的坚强领导下,白晶莹担起了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产业专项推进组组长和蒙古族刺绣协会会长的重任,成立了科右中旗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祥瑞刺绣扶贫服务有限公司、图什业图刺绣基地,让“建档立卡”与“刺绣脱贫”挂上了钩,蒙古族刺绣发展迎来了新契机。
结合全旗173个嘎查的贫困程度和贫困人口情况,白晶莹制定了王府刺绣培训扶贫规划,以刺绣基地为阵地,打造刺绣基地→产业村→金牌团队→高级绣工→草原绣娘的工作链条,全力推广刺绣培训工作,全面规范、提升技艺水平。截止到2019年底,参与刺绣产业的2895名建档立卡贫困妇女,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500余名绣工人均累计收入达到50000元以上。
多措并举拓市场
绣娘人数和收入可用数字表达,千头万绪的工作则难以用数字展现。
旗级财政资金困难,没有额外经费买图样怎么办———她拿来白纸自己设计、绘制蒙绣图案,每次一画就是几十张,练成了提笔就画的“神笔马良”。
没有针线和布料怎么办———她发动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的大学生们申请小额创业贷款购买原料,无偿提供给参加培训的贫困群众。
没有时间讲课怎么办———她利用工作日的早晚时间和双休、节假日下乡入户,再忙再累都雷打不动。
再好的文化产业,只有对接市场才能生存,形成品牌才能长久,老百姓才能安心跟着干。
面对又一道需要发散思维的难题,白晶莹积极倡导和鼓励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积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建立完善了品牌营销一体化管理服务体系,完善细化了绣娘技能考核、产品考核、产品价格讨论会、市场开拓、财务监管等各项工作制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
提档升级话转型
为了迎合市场需求,白晶莹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积极推动蒙绣与中国四大名绣湘绣、苏绣等绣种交流合作,研发出来500多种独具民族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时尚旅游产品和家居产品;为了推进产品推广、销售,白晶莹组织开展市场营销人员培训,将协会的50名大学生分为产品研发和市场销售两个团队,互相合作,共同发力。
就这样,王府刺绣营销团队以每月建立一个实体销售网点的飞快速度迅速在全国各地铺开37个销售网点,产品逐渐打开了销路,订单如雪片般飞来,远销呼和浩特、沈阳、北京、香港等地,还成功开拓了国际市场,将中国绣品卖到了海外,实现产销收入825万元。
与此同时,白晶莹还积极推动蒙古族刺绣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助力科右中旗获得“中国蒙古族刺绣之乡”“中国蒙古族刺绣文化传承保护基地”“中国手工刺绣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称号,成功举办万人刺绣大会,并获得“规模最大的蒙古族刺绣技艺展演活动”大世界基尼斯纪录认证,有力推动了蒙古族刺绣产业的提档升级和转型发展。
我们的“白老师”,2018年,获“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2019年,获“第七届感动内蒙古人物”“新时代北疆靓丽女性”等荣誉称号;2020年,获“2019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非遗传承创新功勋模范人物”荣誉称号。
在白晶莹的努力推动下,历经数百年沧桑的蒙古族刺绣,从宫廷走向民间,分散各地的草原绣娘走到一起,重拾技艺,因“绣”得业,以“绣”兴业,从十几岁的少女到耄耋之龄的阿妈,个个成为守护者,人人堪当传承人。
如今,兴安盟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已然实现了助力百名大学生返乡就业、培养千名刺绣技能艺术人才、带动万名妇女参与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胡日查高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