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讯“小孩子别在院子里放鞭炮!离秸秆远一点!近日,通辽市木里图镇公司村的村民王媛大声地告诫孩子们放鞭炮的注意事项。正值春节,家家户户用火、用电量增加,致灾因素也随之增多,但是,村民们的防火意识都很强。“现在,村里人人都知道不能倾倒未熄灭的炉灰,要在宽阔地带燃放烟花这些防火常识。”王媛说。
村民有这样的意识,得益于通辽市消防救援支队采取的多种农牧区消防宣传方式,为了全面提升广大农牧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该支队积极探索符合地方特色又能够深入人心的接地气宣传方法,经过长时间的探索,逐渐形成万条横幅“遍地开花”,千个乡村大喇叭“八音迭奏”,蒙汉双语宣传“家喻户晓”的“三合一”式宣传模式。
走在公司村的街道两旁,相隔百米就有一条红色的醒目条幅,“过年过节乐融融、防火工作莫放松”“学一点消防知识、添一份平安幸福”条幅内容简单明了,朗朗上口,来往村民看一眼就能记在心间。春节前夕,通辽市9个旗县市区消防救援队伍宣传人员纷纷深入辖区苏木乡镇、嘎查、社区,将近万条符合春节期间消防安全宣传内容的横幅悬挂起来,替换掉常规宣传内容的条幅,提醒广大农牧民过节期间的消防安全防范重点。
就在村民们走亲访友互拜新年的时候,村里的大喇叭又传出村书记王玉杰的声音:“广大村民们新年好啊!咱们老少爷们在团圆聚会的时候也别忘了防火啊,出门前断电、关火,不要在户外吸烟!”春节期间,王玉杰的任务就是每天早、中、晚三个时段播放消防安全提示,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这些广播内容都是各旗县市区的消防救援宣传人员提前制作好,发放到村屯、嘎查,内容涉及家庭用火、用电注意事项,发生火灾后如何逃生自救等,如今,通辽市近千家村屯嘎查大喇叭在齐奏“安全曲”。
通辽市是农牧业大市,由于传统的耕种方式,让农牧民养成春季烧荒,冬季秸秆进村的习惯,这样的陋习曾给村民带来惨痛的教训,为了不再让这样的惨剧发生,多年来,通辽市消防救援支队在大力完善农牧区消防基础建设和发展农牧区基层消防力量的基础上,将消防宣传纳入到农牧区防火的工作重点,与各地武装部合作,发展退伍军人和民兵团队成为消防宣传员,对他们进行防火、灭火、安全宣传的培训,消防宣传人员不定期深入村屯、嘎查开展入户宣传、排查隐患,而大喇叭广播和条幅宣传就和基层“编外”消防宣传团队一起担任了驻村“宣传员”的职责。
在通辽市扎鲁特旗前德门牧区,苏要力图门口喜庆的蒙古族文字对联和福字特别吸引人。“春联和福字是扎鲁特旗消防救援大队的消防指战员送来的,每年他们都要上门帮助我们查找隐患,告诉我们怎么预防火灾,现在家里还有他们送来的蒙汉双语的消防宣传手册。”在通辽的农牧区,像苏要力图一样在节前收到春联福字的农牧民还有很多,他们坐在家里就能学到蒙文版的消防安全知识。
通辽市蒙古族人口155.85万,占全国蒙古族人口的四分之一,向蒙古族居民宣传消防安全常识是实现全民宣传全覆盖的基础,通辽市消防救援队伍通过发挥“草原红色轻骑兵”的优势,将300余名乌兰牧骑演职人员发展成为义务消防宣传员,积极创作融合消防安全知识在内的文艺作品,印制蒙汉双语宣传册,通过文艺下乡、消防赶集、入户送平安等方式传授蒙古族居民消防安全知识。
截至目前,春节期间通辽市消防宣传队伍已入村入户宣传1300余家,悬挂横幅近万副,大喇叭播放安全提示20000余次,发放蒙汉双语宣传册8500余份,受教育人数达10万余人。
(郑文雅)
内蒙古消防救援总队提示:燃放烟花爆竹,请您注意远离人群,远离居民住宅、公共建筑、文物保护单位、采用可燃外保温材料的建筑、易燃易爆场所、山林、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