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网办”成为包头公安服务新常态“远程定责”2.0版破解交通事故处理难题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098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1-02-03

【包头公安十佳惠民工作展播五】创新服务模式 提升工作效率

“远程定责”2.0版破解交通事故处理难题

本报记者●王祯

语音朗读:语音播报

包头市发生的车辆交通事故中,财产损失事故占到总体事故的75%左右,传统事故处理模式当事人需要从报警、报险、到交警队制作事故认定书、再到保险公司提交证据的流程,不仅需要占用大量精力和时间,还增加了群众多趟次出行。为此,包头市公安局交管支队推出“远程定责”这一新举措,并在2020年升级为“远程定责”2.0版,用视频代替以往的照片取证,着力解决以往远程定责中存在的部分群众不敢自主处理现场、拍照取证不合格、需要提前下载并绑定交管12123APP等缺陷,改善群众体验,贴合群众的需求,更好地服务全市广大交通参与者。

现在处理轻微交通事故,群众只需打开包头交警APP,从中找到“远程定责”视频拍摄模块,打开之后,围绕事故现场拍摄一周并上传,即可开车驶离现场,只需等待后续处理结果就可以了。

“远程定责”模式解决了传统交通事故处理方式中存在的慢、难、耗等弊病,不扣证、不留车、责任网上定、现场快撤离、无纸化短信理赔的“远程定责”事故处理模式成为了包头市车损事故处理的标准流程。除了当事人可以自行使用APP处理财产损失事故,大量岗勤一线的辅警、特勤摩托队员也可以就近、灵活、快速到达事故现场,利用自己的手机上传事故信息,由远程定责中心具有事故处理资格的民警进行在线定责,解决了以往全支队千余名辅警在路面执勤时,面对轻微事故无权处理的难题,放大了辅警的工作职能,有力支撑了该支队第四代勤务制度改革。

“远程定责”模式相比传统事故处理模式,可降低事故现场滞留时间30分钟以上,平均每案节约群众因事故处理产生的出行3趟次6小时,保险结案时长缩短50%,交通事故“远程定责”模式由起初设计的财产损失事故处理补充模式变为现在的主要途径。为包头交管支队、保险行业节省了大量行政支出,大幅减少了群众因事故处理造成的出行时间,大大降低了因事故造成的道路拥堵和安全隐患,广大群众在交通出行和事故处理的全新体验中切实感受到了快捷、便利。

目前,包头市已有4万余起交通事故通过互联网平台在线快速处理,占全部财产损失事故的80%左右,责任认定准确率高达99.8%。

  
                     
友情链接
金启程2  -  金启程科技 

Copyright © 2011 内蒙古法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兴安丽景一号楼八楼   邮编:101501  电话:0471-4687547  传真:0471-4687547  邮箱:xxxxx@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