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具有包头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模式
第05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082期:第05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1-01-06

打造具有包头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模式

包头市实施“三大工程”“十个项目”强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创建

本报记者王祯通讯员刘钰王淑敏
语音朗读:语音播报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关乎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工作。2020年,包头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按照“第一年夯实基础、重点突破,第二年打造品牌、锻造长板,第三年深化提高、巩固成果”的工作目标,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实施“三大工程”“十个项目”,以工程带动项目方式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筑牢市域社会治理基础,打造具有包头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模式。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实施社会治理基层基础提升工程

党群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坚持布局体系化、功能综合化,制定印发了《关于规范全市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管理使用的实施方案》,积极整合党建、政务和社会服务等各类资源,按照“五个三”的建设标准,明确了“抓两头、带中间”的建设思路,高标准筹建市级党群服务中心,在市五区选取了60个街道社区分两批进行示范打造。实施提档升级工程,对41个面积相对狭小、功能发挥有限的社区集中整改,在立好标杆的同时坚持做到补齐短板。已推动1个市级、5个旗县区、45个街道、29个苏木乡镇、250个社区、330个嘎查村、39个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规范运行,“15分钟”党员群众服务圈初步形成,切实把服务延伸到基层一线,为基层治理提供支撑。

网格精细化服务管理项目。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全面推进网格化管理,调整优化网格设置,明确网格职责任务,配强网格工作力量,构建起网格长、网格员、楼栋长、单元长为主体的网格工作体系,真正做到“网里有格、格里有人、人能理事”,使基层服务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各地区按照300—500户或1000人左右为标准调整网格划分,重新划分网格5519个,现有专、兼职网格员24558名。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依托“万名干部下基层”、“校社联动”工程、“双服务、双认领”等活动,推动1246个机关企事业单位、15093名党员下沉网格提供服务,进一步充实基层治理的工作力量。

平安嘎查村社区创建项目。深入开展平安嘎查村(社区)创建工作,进一步夯实平安建设基础,努力打造无违法上访、无刑事案件、无邪教、无黑恶势力、无公共安全事故、无毒害、无群体性事件的平安嘎查村(社区)。聚焦“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宗族派系干扰基层建设、黑恶势力把持基层政权和基层执法部门失职纵容黑恶滋生”4类突出问题,加大打击力度,重点查处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基层涉腐涉黑案件。重拳整治“治安混乱的城乡结合部、宗族势力横行的农村牧区”等农村牧区2类重点地区,深入排查整治农村牧区治安乱点和“黄赌毒”行政案件。开展涉疫情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充分发挥综治中心、人民调解室、城乡社区警务室、治保会等职能作用,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预防、早化解。

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实施社会治理信息化提升工程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建设项目。针对我市距离“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内外融通”的智能化建设目标相距较远的实际,由市委政法委牵头,于7月23日在市公安局正式挂牌成立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该中心以12345热线联动平台建设为基础,以公安110紧急警务处置工作体系和公安大数据平台为支撑,构建全市市域社会治理指挥体系,推进数据融合、机制融合、机构融合。2020年12月30日,包头市12345政府热线新平台启用,实现一号受理、一号对外、一号解决问题,进一步畅通民意渠道。

24小时警局、公安民警“亮身份、当楼长、保平安、护稳定”项目。以建设“24小时警局”为有力抓手,通过搭建“互联网+警务”平台,让群众通过手机屏幕随时随地“找到”警察,将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把社区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支点,组织动员全市公安民警在居住地或划定住宅区亮明警察身份当“楼长”,面对面为群众服务,成为街坊邻里的“六大员”,即宣传员、安全员、调解员、治安管理员、信息采集员、情报收集员。全市公安系统现有“楼长”民警4000余人,全市1200余个小区和16000余个楼栋均分配“楼长”民警,覆盖率达到100%。“楼长”民警共走访群众23万余户,登记人口信息41万余条,排查各类隐患4000余处,征求群众意见建议7000余条,达到了群众满意、社区平安、社会和谐的共建共治共享效果。

“雪亮工程”建设项目。进一步推动“雪亮工程”建设和应用的提档升级,加强城市与农村牧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与联网,分类分阶段推动农村牧区公共视频监控建设,实现重点公共区域、重点行业和领域的重要部位视频监控覆盖率100%,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联网率100%;重点行业、领域涉及公共区域的视频图像资源联网率100%;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目标,为保障我市人民安居乐业编织一张严密的“防控网。

发挥法治保障作用实施防范化解社会矛盾能力提升工程

服务群众“五室联动、五线联治”工作模式项目。推广土右旗服务群众“五室联动、五线联治”工作模式,整合基层政法资源,延伸政法系统法治服务触角参与,把政法各单位打造的5个品牌工作室(土右旗法院巴斯琴说法工作室、检察院张章宝、工作室、司法局小崔说法工作室、检察院海日工作室和公安局张建春警务室)进行整合联动,建立以远程式无线服务、阵地式在线服务、自助式直线服务、入驻式一线服务和集中式专线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五室联动、五线联治”工作法,通过设置政法系统联合调处中心,打造政法系统化解矛盾和法律服务新模式、新品牌。

公共法律服务水平提升项目。以建设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为抓手,促进各种法律服务资源向平台汇聚。目前全市已建成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成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个,旗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9个,乡镇苏木(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建成82个、嘎查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建成759个,让群众在家门口便可享受到公益、专业、均等、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建立人民调解专家库,鼓励引导以个人名义命名的人民调解工作室建设,不断拓展创新法律服务领域,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法律服务需求。

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服务群众项目。细化“三社联动”内容和形式,建设市级社会组织创业创新示范园,打造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平台、社工人才培养平台,鼓励社会组织、社工机构和社工人才参与社区治理。截至目前,全市社区社会组织201个,社区专业社工机构60余家,专业社工380多名。在自治区率先出台《包头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关于建立全市社区工作者职业化薪酬体系实施办法》,改革后平均薪酬待遇达3564元每月,比改革前增加924元。出台《包头市社区“三社联动”线上抗疫模式工作导引》等文件,建立社区楼栋长、网格员、居民信息员、志愿者联动模式,在疫情防控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北疆警地联动爱民固边服务项目。依托北疆警地联动综治服务中心大厅建设,推动司法、林草、民政等中心成员单位派驻办公,形成治安形势早分析、治安隐患早预防、治安问题早整治的良好格局,切实解决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加强立体化边境防控体系建设,持续深化警务机制改革和警务协作,建强护边员队伍,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常态化做好边境一线巡逻防控和二线盘查堵截,有效消除了各类安全隐患,切实筑牢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友情链接
金启程2  -  金启程科技 

Copyright © 2011 内蒙古法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兴安丽景一号楼八楼   邮编:101501  电话:0471-4687547  传真:0471-4687547  邮箱:xxxxx@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