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娜,现任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与律师管理股股长,兼任诉调对接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商业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因为她对法律的信仰,在从事法律工作的14个春秋里,以自己蒙汉双语皆通的特长,始终践行着法律援助人“扶困济弱、应援尽援”的使命担当,为北部边陲的民族团结,长治久安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真情温暖弱势群体心
2018年深秋的一天,塔娜和往常一样往单位赶。突然,她身后传来一个男子气喘吁吁地喊叫声:“塔娜律师等等!”塔娜转身一看,原来是她援助过的一名农民工吕某。“我的工伤赔偿金到账了,感谢你塔娜律师……”塔娜清晰地记得,吕某是一名农民工。2015年,吕某受雇某建筑公司,在建筑工地上做挑架工。施工过程中,从50米的高处坠落。经抢救治疗,诊断为右侧多发肋骨骨折、右侧胸腔积液、左头顶部皮下积液、右侧肾上囊肿、腰椎横突等。
在住院治疗后,该建筑公司对于吕某的赔偿置之不理。无奈之下,吕某想到了申请法律援助。
2017年,吕某向乌拉特后旗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援助,并由接待他的塔娜为其提供诉讼代理服务。虽然不收取任何费用,但这个屡遭创伤的农民工心里依然是忐忑不安。作为他的法律援助律师,塔娜的工作态度和热诚负责的精神感动着他,温暖着那颗冰凉的心。塔娜顶着种种压力东奔西走,让这起援助案件走出泥淖,看到了希望。经过市级,省级(自治区)两级工伤认定,一、二审两次行政诉讼,一次仲裁,一、二审两次民事诉讼,五次庭审后,在塔娜律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协调劝解下,在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前,该建筑公司终于一次性支付了吕某的全部赔偿金216181.43元。
双语化解百姓千千结
乌拉特后旗辖区地广人稀,但矿产资源丰富,外来务工人员和本地务工的蒙古族群众较多。在法援调解工作中,熟练运用蒙古语则成为开展工作的必备要求。塔娜根据工作实际,摸索出了一套“稳抓症结,高效解纷”的调解思路,因地制宜地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办案,始终坚持服务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原则。在具体调解中,她发现很多群众相信法,但不懂法,她就采取以案说法的形式,给他们用蒙汉两种语言直观地讲,帮助他们算好诉讼风险账、亲情账、时间账、信誉账和经济账,让淳朴而不太懂法的群众乐于接受调解,并能自觉履行义务。
在调解努某与杜某身体权的纠纷案件中,努某遭受人身损害后,要求赔偿4万元,并一再声称没有商量的余地。经塔娜认真地审查后,发现努某的实际损失远远达不到其主张的数额。对此,塔娜多次与努某沟通,通知其子到场,并拿出法律依据和类似案例,比对其证据,逐条向努某和其子解释侵权责任法和人身损害赔偿的相关规定,明确告诉努某诉讼的风险成本。经过塔娜耐心细致地讲解,努某坚决的态度有所缓和,并同意做出相应的让步。但在给杜某做调解工作时,杜某却以无钱为由,只同意一年后支付赔偿款。塔娜通过嘎查领导,了解两家实际情况的前提下,认为杜某并没有履行赔偿义务的诚意。随即,就将人民调解协议书经人民法院司法确认后的法律效力对其进行了解读,并仔细释明失信后要承担的法律后果。
听到这些后,杜某认识到一旦失信将严重影响其以后的消费、银行信誉甚至孩子升学时,当即表示同意一次性支付赔偿款。第二天,努某就收到了杜某给付的赔偿。一起可能通过诉讼解决的赔偿案件,因为塔娜的坚持并准确抓住当事人的侥幸心理以及对法律不理解的心理,最终,案件得以调解并及时履行结案,达到了案件彻底解决、矛盾有效化解的良好社会效果。
“芝兰生于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塔娜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乌拉特草原的孩子。她的父辈们将青春和汗水挥洒在这片草原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幸福成长。她深知父母付出艰辛培育她读书深造的良苦用心。她也以一种独特的感恩方式在回馈着组织和单位给予自己历练的机会,她十分珍惜司法行政机关给予公共法律服务这一惠民平台,使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发挥特长服务人民群众,促进边疆地区社会和谐。
(自治区司法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