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东风,海南政法干警担当实干、奋发有为。在这过程中,一个个创新理念、一项项专项工作圆满落成、生根开花。海南法治建设、平安建设工作如火如荼、全速推进,为自贸港建设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11月2日至6日,“奋进自贸港·全国法治媒体海南采访行”活动在海南举行,来自全国29家省级法治媒体、中央驻琼有关新闻媒体的社长、总编辑、记者等70余人从海口出发,途经定安、琼海、穿越五指山、保亭来到三亚,走进6市县20多个基层政法单位、社区村庄,用步履寻找、用双眼见证、用双耳聆听海南自贸港建设进程中的法治故事。
精准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
神玉岛是以中华玉文化和生态文化为主题,集文化艺术、旅游度假、健康养生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度假区,连续三年被海南省政府列为“海南省重点项目“。
11月5日,记者一行来到了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派驻神玉岛检察工作站。据了解,该工作站自2018年8月15日建立以来,保亭检察院确立了以响水检察室负责人联系神玉岛企业的“绿色通道“,建立了周值班制、走访制度、排查矛盾化解纠纷制度等迅捷服务机制,并在神玉岛建立专门的检察办公室,畅通与重大项目建设单位的沟通渠道。三年来,该工作站收集企业诉求10余件,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30余次,全部为企业处理或者转交有关单位处理。
据介绍,派驻神玉岛检察工作站针对严重扰乱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案件,坚持从严办理,通过提前介入、引导侦查等措施,实现快捕快诉,切实保障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立足海事审判职能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其海上倾废行为已构成违法,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实际损害及持久影响……”今年3月26日,海口海事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海南首例海洋环保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并当庭宣判,判令被告海南中汇疏浚工程有限公司、陈锶、海口浏源土石方工程有限公司连带赔偿环境污染损害860余万元,并在全国性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
海南作为管辖约200万平方公里海域的岛屿省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其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海口海事法院不断加强海洋环境司法保护力度,以海洋环保案件的审理为着力点,通过创新构建海事环保审判机制、搭建海洋环保平台、设立岛屿审判点和巡回法庭等,将海洋环保诉讼打造为具有海口海事法院特色的亮点品牌,努力构建共治共享的海洋环境保护新格局。
去年9月,海口海事法院对公益诉讼起诉人文昌市检察院诉被告文昌市农业农村局海洋行政公益诉讼一案宣判。该案是海南首例海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经审理,海口海事法院依法确认被告对其辖区海域内的违法定置网未完全履行法定职责的行为违法,并责令被告单位在6个月内继续履行法定职责。
海口海事法院积极参与海洋环保公益诉讼协作意见前期文件起草、沟通协调工作,促成海南省人民检察院、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等7家单位联合签署该文件,统一规范了海南环保公益诉讼程序。
“将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与刑事案件关联起来,将民事赔偿情况作为刑事案件中被告人量刑的考量因素,以此促成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调解,并保障赔付款及时全额到位,提高诉讼效益。”海口海事法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海口海事法院积极探索公益诉讼案件审理新模式。
据了解,今年以来,该院有5宗案件通过调解和保全方式收回赔偿款200余万元。
开启“三联”警务机制 打造平安幸福乡镇
“我觉得琼海博鳌的治安太好了,每天晚上出门很有安全感!”11月3日,在琼海博鳌镇生活了8年的“候鸟老人”老韩对记者说。
博鳌,昔日南海之滨的小渔村,借着博鳌亚洲论坛的东风,如今已发展为世界闻名的“外交小镇”。这里既是海南省著名的“十大文化名镇”之一,也是著名的“华侨之乡”。
今年初,博鳌派出所开启片区警务联动共治模式,科学划分派出所联动区域,以片区局领导为依托,建立“工作联动、问题联治、平安联创”的“三联”警务机制。针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实施交叉巡逻、错时补防措施。”博鳌派出所所长罗锋介绍说,为把防控触角延伸至重点路段、重点部位、治安复杂区域,博鳌派出所组建了一支由24人组成的义务民兵队伍,在防控宣传、卡口封控、治安巡逻、海上救援、脱贫攻坚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与此同时,派出所还通过建立“三联”警务微信群,强化与社会力量的日常沟通、业务配合等,形成了防范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合力,起到了“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控制、第一时间联络”的良好效果。
今年,在琼海市公安局党委的重视和督办下,博鳌派出所情报指挥室正式建成。指挥室内搭载有可视化指挥调度系统、信息分析研判系统、“路长制”勤务智能系统,配合辖区内的111个监控探头,对重点路段、重点部位、行业场所实现全覆盖,大大提升了可视化指挥工作效率和辖区社会治安防控能力。
据了解,指挥室建成以后,博鳌派出所根据各区域人流状况,充分利用可视化指挥系统,对派出所路管员、“警保联控”队伍、义务民兵联防队实现动态排班、分段管控,确保了重大会议、节假日安保等工作顺利进行。
多元化解涉外纠纷 科技赋能提升质效
11月2日,记者走进了海南第一涉外民商事法庭。据海南第一涉外民商事法庭庭长苏志辉介绍,作为我国首个省级跨行政区域集中管辖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的专门法庭,除了为当事人提供智能、便捷的诉讼服务,法庭的“立审执一体化”运行机制,使案件从立案、审判到执行,全流程由不同的专业团队完成,有利于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自2019年9月26日挂牌设立以来,该法庭“立审执一体化”运行机制收到良好效果,作出实体判决的案件仅11件上诉,扣除不能上诉的仲裁司法审查等案件,上诉率仅5%左右,无一件被省高院改判或发回重审,无一件申诉信访案件,亦无法官因案件办理不公或廉洁问题而被当事人投诉。
海南第一涉外民商事法庭针对涉外民商事纠纷当事人经常分处两地、时空受限的特点,法庭依托“华为云”数据,开发上线了全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于涉外民商事纠纷的多元在线调解平台(英文简称O DR),将合作的仲裁、调解机构旗下的调解员吸纳入驻,使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打破时空限制接受专业调解服务,从而形成了多机构联动一站式调解、线上线下多元化解纠纷的格局,受到中外当事人的一致欢迎。
今年6月初,从事海南至香港公路货物运输业务的中外合资企业海南某运输公司,因与香港居民罗某就挂靠经营合同产生纠纷,诉至海南第一涉外民商事法庭。收到案件材料后,该法庭征得起诉人同意,将案件分流至海南国际仲裁院国际商事调解中心。6月9日,受商事调解中心指派,调解员谢盛辉通过O DR与双方当事人约定好上线时间,组织分处海口、香港的双方当事人开展远程调解,最终促成双方当事人在线签订了调解协议。针对法庭高效便捷的调解机制,双方当事人称赞不已。
高悬公益诉讼利剑强化生态司法保护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于海南来说,生态环境是发展的底线与本钱,行政监管、执法手段外,增加公益诉讼等司法手段,有助于形成威慑,让生态底线思维深入人心。
检察公益诉讼,是一项强化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新探索。自2018年开展公益诉讼工作以来,五指山市人民检察院认真践行海南检察公益诉讼“三多一精”理念(最多地发现问题、最多地发出检察建议、最多地促进问题解决,最精准地提起诉讼),以最管用、最高效、最合法合理的方式督促有关部门履行职责,推动解决了一批社会舆论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
今年7月18日,村民举报有农户在水满乡什祝青溪一处水坝上养殖了上百只鸭、鹅和黄牛,动物粪便排入河道造成污染。五指山市检察院干警通过现场走访和水样检验,发现多处水样中石油类和粪大肠菌群严重超标,什祝青溪存在被污染现象。立案后,该院邀请相关行政单位召开公益诉讼诉前磋商会,最终达成一致整改意见。经整改,水满乡什祝青溪被污染的现象得到了有效解决。
五指山市检察院代检察长石秀莲介绍,该院下一步拟梳理出起诉案件线索报省检察院批示后向法院提起诉讼,同时探寻建立约谈督促制度。检察建议回复期满后,对无正当理由不回复或不积极落实检察建议的,由检察长对同级行政机关负责人进行检察约谈。
从2018年开展公益诉讼至今,五指山市检察院共排查公益诉讼线索98件,立案公益诉讼案件71件,启动诉前程序62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62件,提起诉讼1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