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七月骄阳似火,赤峰市喀喇沁旗十家满族乡上烧锅村的一片绿意飘飘洒洒,落到了人们的眼里、心里。走进上烧锅村村民王艳珍家,门前的果树枝繁叶茂,院中的砖石地面洁净如新,种植着豆角、黄瓜的菜地另辟一边,外围是一层砖石围栏,窗明几净,屋舍俨然,棵棵绿植在细风吹拂下微微摇曳,叶上浇灌时留下的水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快进屋坐!”王艳珍微笑着撩帘相请,映入眼帘的是洗衣机、电冰箱、微波炉……一尘不染的室内,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使人恍如身处城市家居之中。“我们农村的生活比以前好太多了,村民们的日子红红火火,真的是奔了小康!”
赤峰市喀喇沁旗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晓军(左一)、十家满族乡党委书记胡凤忠(左二)、组织部副部长郭亚军(左三)在上烧锅村调研指导工作。
上烧锅村党支部书记郭晓东(右一)为村民兑换积分。
钱包“鼓”起来有干劲
“这几年来,我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村里的经济收入多了,实现了很多福利政策,大家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还能有一些其他收入,精神文化生活也都随之丰富起来了。”作为赤峰市喀喇沁旗的人大代表,看着家家户户透出了欣欣向荣的气象,王艳珍发自内心地感到幸福,“因为我们村集体有白石矿,承包出去后,村里会有分红,每逢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村里会统一给村民们发放米、面、油,这些物品足够我们日常所需,不需要自己再购买了。为了让我们都有‘电视’看,了解时政新闻,关注惠农政策,村里给所有村民交纳了有线电视费,不仅如此,村民们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费用,村里也会解决一大部分。”
据了解,上烧锅村土地总面积44.61平方公里,辖24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共1242户,2944人。近年来。村里围绕资源开发,村内石灰石产业有效发展,村集体经济有了保障,村民们都享受着随之而来的保障红利。
“光说话忘记了,快来尝尝我家自己种的杏儿,可甜啦!”在兴致勃勃地介绍着新农村变化时,王艳珍突然说道。跟随王艳珍的脚步转向屋后,笔者又发现了一片“新天地”。
在现代风格的房屋后面,藏着一方生机盎然的“小世界”。王艳珍灵活地在梯子上翻上翻下,眨眼间便到了墙的那一边,她顺手打开水阀,过了不一会儿,一股清透的水流从水管中冲了出来,撞到了对面搁置的水桶上,溅起了清澈的水花,借力水桶的遮挡,势头正盛的水柱便乖乖向下,顺着挖好的水渠流向各个区域。
这是王艳珍家的菜园,清水流过的各个区域是不同种类的蔬菜,中间种着土豆、豆角、黄瓜、西红柿、右侧有香菜、橄榄菜、冬瓜等等,左侧则是两棵果树,一棵杏树,一颗梨树。“我们村里家家户户都有一个菜园子,你看,隔壁的院子比我家的还要大些。”王艳珍指着旁边的菜园说,顺着手指的方向看去,又是一眼绿色。“这个杏儿是自家种的,没有打药,这样直接摘了吃最好,你尝尝。”说着,王艳珍递了几个硬币大小,黄澄澄的杏儿过来。入口的杏肉,清甜美味,就如同眼下村民的幸福生活一般甜蜜。
“现在村民的生活不一样了,我们白天照顾地里的庄稼,也有一部分村民在矿上上班,晚上还可以去广场跳跳舞,去活动室打打牌、下下棋,别提多开心了。”王艳珍说。
家中有公摊的粮,后院有自家栽种的各种蔬菜,上烧锅村民们的生活说不出的畅意。
牛犊“壮”起来有底气
走进上烧锅村贫困户赵学友的家中,他正在通过实时监控设备观察自家牛棚的情况。“有个监控,可以随时看牛的情况,万一丢了或者出现什么情况也能及时发现。”看着画面中自己精心养育的7头牛,赵学友脸上溢满了笑容。两年前的他,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能在两年间就过上不愁吃穿的生活。
赵学友患有腰椎骨质增生,颈椎增生等疾病,不能长时间弯腰干活,也不能干重体力活,更令人无奈的是,他的妻子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也无法担起家庭的重担。“早年间我家里还有个八十岁的老人,身患疾病,每年光医药费就要2000多元,再加上孩子上学也要钱,一年到头连吃饭都发愁,日子更是‘拉饥荒’过,春天花夏天的钱,夏天花明年的钱。回忆起曾经的苦日子,赵学友感慨万分,“现在至少不像以前那么穷困潦倒了,和以前的生活相比,那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就算是帮不了儿女的大忙,起码也不会是儿女的负担了,这样的好日子,多亏了村委会的干部给落实政策,我那时也不懂有什么好政策,郭书记给仔细讲,村委会给抓落实,我才乘着好政策脱了贫。”
据上烧锅村党总支书记郭晓东介绍,2018年乡里鼓励自主发展产业脱贫,选择村里吃苦耐劳、有经商头脑的村民在享受家中每人700元资产收益的基础上,按照一口人补助4000元,购进牛羊幼崽的方式发展养殖业,同时,通过扶贫办和农牧局验收后,也会补助一部分钱。赵学友家三口人,可以选择购买三头牛或者十只羊,仔细思考后,他四处凑钱,买下了三头牛。
“我以前也没有养过牛,只能摸索着方法来养,因为喂养得不够好,还死了一头小牛犊。但是干啥都是万事开头难,干啥都有风险,没有什么是一帆风顺的,我就咬咬牙,又买了一个小牛犊,然后开始从短视频平台上学习养牛技术,我又包了亲戚家的地,可以用地里的秸秆喂牛,节省饲料成本。”采访中,赵学友介绍道。吃一堑,长一智,学一技,懂一事,赵学友的努力没有白费,在他不断地学习请教中和细心的照料下,他的“产业”从3头牛增至了7头牛。
“我们农村讲‘养牛三年五个头’,这才刚刚两年,我就养殖了7头,好日子是靠双手奋斗出来的,不努力,就辜负了国家的好政策,那就是再扶持,你不也是原地踏步嘛,我觉得只要我努力,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看着自家肥壮的牛,赵学友自信满满地说到。
郭晓东介绍,村里一共有5户11口人享受着与赵学友同样的养殖扶贫政策,现在也都过上了幸福的脱贫生活。
积分“晒”起来 有动力
“郭书记,我下午去找你兑积分啊,你在不在?我这回积分可多啦,你看都能兑点啥……”电话里,村民王立祥问道。都说“分是学生的‘命根’”,怎么村民也和分数较上了劲呢?这还要从上烧锅村的《上烧锅村爱心超市积分管理细则》说起。
“为了激发群众脱贫致富、乐于奉献、敬老孝亲的新精神,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树立文明新风尚,形成多方共同参与、助力乡风文明、合力脱贫攻坚的新格局,根据乡里的统一要求,再结合我们村的实际情况,我们把社会治理和村民自治相结合,以村民自治积分卡和爱心超市为抓手,施行了积分管理制。”采访中,郭晓东介绍道,“每村每月积分按《十家满族乡乡风文明加油站积分管理实施细则》严格发放,各村设立“爱心行为和立志脱贫积分公示榜”,对每月积分情况予以张榜,各村每月至少开展一次评分活动,积分可累积,年底前必须发放完成。群众自愿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或为脱贫攻坚工作做出一定贡献,均可奖励一定分值的积分,并持积分卡在乡风文明加油站积分商品区兑换相应的日常生活用品,现在已经过了最初的试运行期,村民们都很积极。”
郭晓东介绍,细则还在精神荣誉、经济福利、政治优待3个方面进行正向激励,对积分靠前的村民家庭表彰表扬、荣誉墙公示、评星定格,让榜样当表率,引导村民积极向上,弘扬正能量。其中,王艳珍家就获评“最美农居”的称号。“小到好人好事、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子女考学,大到邻里矛盾、生活陋习、庭院卫生等等,积分分为不同档次,每月都会打出每家每户总积分,并在村委会公示栏公示“晾晒”。村民们说:“我们可看重这积分了,奖励虽然不多,但这个有面儿!”。
在村里贫困户的心里,这“分儿”可不只是“面儿”,王立祥说,“我们只要是努力上进,就能得到很多积分,而且村里有什么好的政策福利都想着我们,用积分来爱心超市兑换一些生活用品,不止为家里省了开销,也能感受到村里的关爱。”
村民劳作有参照,积分有依据,管理有方向,实施有效果,最终,积分还可在爱心超市兑换物品,“付出-积累-回报”的良性循环模式形成,村民们的“得分劲头”越来越高了。
日子“火”起来有福气
傍晚已至,三三两两精神焕发的“舞蹈演员”从上烧锅村中心广场的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她们笑容满面,准备开始今天的“跃动一刻”。“我们上烧锅村11个自然村有六七个舞蹈队,都自己买了服装和音响设备,每到这个时候,大家都聚集在一起跳跳舞,我们还时不时会组织广场舞比赛,几个队一起PK,可热闹啦!”王艳珍高兴地说。耕地作业进入了机器时代,农忙不再使人身心疲惫,大家在忙碌之余,也有满满的激情和精力,留给丰富的文娱活动。可供打牌、下棋的活动室,释放活力的篮球场、补充精神食粮的精神文明实践站……都是农闲娱乐的好去处。
为了使村民的文娱生活和精神生活更加丰富,满足村民的文化新需求、新期待,把各种文化资源和公共文化服务有序、有效、持久地配送到基层,为村民打造精神家园,上烧锅村精神文明实践站多次按照计划开展不同内容的培训、实践活动,有手工艺品制作的动员会和技术培训、也有“浓浓敬老情 开心过重阳”趣味运动会,还有“品鉴亲子礼仪,共谱文明家风”的道德讲堂。
不仅如此,上烧锅村党总支还积极开展了“贤儿孝媳”“最美庭院”“文明家庭”等一系列评比创建以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培养典型、弘扬正气、带动全村上下形成了崇德重孝的文明新风。
各种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把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时代精神有机结合,既大大丰富了广大村民的精神生活,又进一步凝聚了人心,激发了干劲,弘扬诚实守信的时代美德和家庭和睦的社会文明新风,社会风气不断优化。
“勤恳做事、踏实做人”“勤劳自强创造美好生活”“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长”……在上烧锅村家风家训统计表中,各户村民填写着自家的家风家训,现在上烧锅村家家户户树家风,遵家训,在全村营造了良好的精神氛围。
如今,生活有保障,日子有了盼头,村民们脸上没有了愁苦,笑容爬上了脸颊。近一步,再近一步,不知不觉中,“鸡犬相闻,屋舍俨然”式生活悄然而至,更多的幸福密码将纷至沓来,一幅幅欣欣向荣的小康生活画卷徐徐展开。
(王雅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