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理,普法先行。“七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呼和浩特市司法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深化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形成了“领导带头率先垂范、部门联动协调推进、群众参与学用结合”的法治宣传教育良好格局,营造了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高举宪法旗帜
唱响法治宣传主旋律
什么是宪法?宪法有什么作用?宪法有什么价值?走进呼和浩特市宪法宣传教育基地,答案一目了然。
呼和浩特市宪法宣传教育基地秉持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种多样、与环境适宜匹配的原则,通过图文并茂的壁画,展示了每个公民一生中相伴随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人民当家做主;民族区域自治;国家机构;全面依法治国;国旗、国歌、国徽;法润青城等法律知识,同时配备了一个宪法宣誓厅,为进一步普及宪法知识、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搭建了崭新的平台。
呼和浩特市司法局宣传科科长周媛介绍:“宪法宣传教育基地的投入使用,既开辟了宪法宣传教育实体阵地,又创新了宪法宣传教育形式。该基地占地500平方米,设立了十个板块和一个宪法宣誓厅,通过丰富详实的内容、简洁清新的设计,追寻宪法足迹、讲述宪法故事、阐释宪法内涵、告知权利和义务、树立宪法权威、弘扬宪法精神。”
同时,呼和浩特市司法局还运用信息化技术打造了全自治区首个“网上宪法宣传教育基地”,让习惯于互联网生活方式的市民扫描二维码即可随时随地访问宪法宣传教育基地,通过“线下+线上”相融合的方式,进一步推动宪法宣传教育走进百姓日
常生活。
创新普法模式
构建乡村法治新局面
“以前我们老年人根本不懂法,现在可是‘法律明白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城关镇下喇嘛盖村村民谈到普法教育感触颇深。
这背后的原因离不开一个名叫姜绿果的普法志愿者。“没事闲聊天的时候,学一学法律知识,尽量不要上当受骗。”这样的话语姜绿果不知道每天要跟村民们说多少遍,田间地头、农户炕头、山路村头走哪儿都能听到她“唠唠叨叨”。
即使这样,村里的村民不仅没有“嫌弃”她,反而在她的带领下编排了“普法小戏”。“学法知识高,法律意识要提高……”走进绿苑农家大院普法志愿者协会,普法小戏已经登台亮相。“普法工作,光讲枯燥的条文效果不好,老百姓听不懂,也没有兴趣。普法小戏由于接地气,用身边的故事教育身边的人,深受群众喜欢。”呼和浩特市司法局工作人员表示。
“学法律,知荣辱,适应新常态,建设平安村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在下喇嘛盖村,这样的普法标语随处可见。通过贴近农村、贴近生活的方式,广泛开展普法教育活动,让村民在日常生活中看得见法、听得见法、感受到法,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宣传教育。
少年与法同行
奏响法治文明进行曲
“《与法同行,抗疫有我》,今天的普法课堂,我将为大家讲述在疫情期间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疫情防控期间,内蒙古东日律师事务所律师段亮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课堂”教学模式,为呼和浩特市三万多名师生送上一堂别开生面的“防疫法治微课堂”。
网络课堂上,段亮从与学生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常识讲起,围绕不按规定佩戴口罩及擅自逃离隔离、编造传播谣言等方面违法行为,结合相关典型案例进行了细致地讲解,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向学生们普及疫情防控法律知识。
知法守法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依法防疫与每个家庭息息相关。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五中学学校负责人表示:“广大师生通过观看学习“与法同行,抗疫有我”,对于国家在疫情防控期间采取相关措施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国家制定的法律及各级政府出台的规范性文件与我们普通公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段亮介绍:“针对新冠疫情,学校延期开学的情况,东日所与呼和浩市司法局、呼和浩特市教育局采取法治微课的新模式,对全市中小学生进行与防疫有关的普法讲座,经过三个月的精心组织准备,录制了《与法同行,抗疫有我》法治微课,其中汉族版和蒙语版各两节课,尤其是蒙语版法治微课属于全国首创。”
呼和浩特市司法局始终坚持依法治校,把法治教育纳入总体教学计划,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各中小学校全部聘请了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同时,加强校园普法阵地建设,在全市中小学开展“校园法苑”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学校普法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七五”普法以来,呼和浩特市司法局积极探索普法宣传形式和手段,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构筑法治宣传社会化网络,不断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社会影响。
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司法局将根据考核要求,突出问题导向,制定整改措施,狠抓工作落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化宪法宣传,加强体系建设,提升普法质效,确保“七五”普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推动呼和浩特法治建设迈上新台阶。
(王丹)